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年博士后招聘启事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广东省骨科医院)地处广州市天河区,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健康管理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南方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广东省首批互联网医院,是2015年第36届SICOT世界骨科学术大会主要承办方之一,连续多年获评广州医保“AAA”等级,是广州市120急救网络医院。
现有临床、医技科室共66个,教研室7个,展开床位1400张。拥有博士、硕士授权学科19个。骨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设有9个亚专科,为广东省骨科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骨科疑难病会诊中心,是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指定省县级医院骨科标准化和核心能力建设牵头单位,省县级人民医院骨科学科带头人培训基地,负责承办省骨科医师骨干培训任务。内分泌代谢科为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为“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肾内科为广东省医学临床重点专科,妇产科承担广州市重症孕产妇救治任务。医院还是“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规范化建设三级医院达标单位及国内首批心脏康复中心建设单位。
一、招聘基本要求
博士后分为A岗和B岗(经本人申请-组织人事科审核-专家评议后确定进入A岗或B岗):
(一)A岗入站条件:35 岁以下且非在职人员,公开发表 SCI 二区(中科院小类分区,下同)论文 1 篇以上(含接收),已获得博士学位或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35 岁以上或在职人员,公开发表 SCI 一区论文 1 篇或 SCI 二区论文2 篇以上。
(二)B岗入站条件:原则上35岁以下,既往业绩较好,已获得博士学位或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发表过较高水平科研论文,具有较强的学术潜力。
二、福利待遇
(一)薪酬待遇
博士后薪酬主要由基础年薪、医院科研绩效、合作导师补贴和项目资助经费组成。
1.基础年薪
聘期两年,基础年薪35-45万元(税前)。
2.奖励年薪
B岗博士后在聘期内符合一定条件可调整至A岗,时间可从自入站之日起算。
3.住房补贴
住房补贴2.4万元每年。
4.医院科研绩效
按照医院科研绩效管理规定,发放科研绩效奖励。
5.合作导师补贴
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享受合作导师提供的科研补贴,每月补贴从数千元至万元不等,具体以合作导师同博士后协商确定的数额为准。
6.项目资助
获批各类博士后资助项目者,还可享受相应项目资助。
(1)院长基金项目。青年启动项目:资助金额为10万元/项;青年提升项目:资助金额为100万元/项。
(2)“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广东省财政每年资助100名优秀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申请进站博士后流动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到国(境)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优势学科领域,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每人资助40万元(不再重复享受省财政资助博士后经费15万元/年)。
(3)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海外青年人才引进博士后资助项目。采用“核实认定、不限名额”的方式,入选者由广东省财政给予每人每年30万元生活补贴(不再重复享受省财政资助博士后经费15万元/年),两年60万元。出站后留粤工作的,省财政给予每人40万元住房补贴。即获该项目的A岗博士后,在45万年薪的基础上,每年增加15万元左右人才项目津贴。
(4)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给予每人每年不少于30万元的资助(含博士后日常经费、科研启动经费和国际学术交流经费),国家资助期为2年(不再重复享受国家或省财政资助博士后经费15万元/年)。
(5)“香江学者计划”。国家财政资助经费为每人36万元人民币和36万元港币(不再享受省财政资助博士后经费15万元/年)。
(6)“澳门青年学者计划”。国家财政资助每人每年30万元人民币和36万元澳币(不再享受省财政资助博士后经费15万元/年)。
(7)“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国家财政资助经费为每人30万元人民币(不再享受省财政资助博士后经费15万元/年)。
(8)“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国家财政资助每人2万元。
(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特别资助:18万元;面上资助:8万元。
(10)其他国家和广东省设立的资助项目。
(二)其他福利
1. 博士后入站后即可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指标单列,不设比例限制;
2.博士后可按规定申请落户,将人事档案等转入大学管理;
3.医院支持博士后申报各类项目。
(三)规培政策
可申请参加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三、聘期任务
聘期任务不低于学校标准,执行医院博士后管理规定。
四、合作导师信息
序号 | 博士后 合作导师 | 学 科 | 研究方向 |
1 | 蔡道章 | 外科学(骨外) | 1.骨与软骨退行性变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2.3D打印技术在人工关节置换中的应用研究; 3.智慧化医疗的应用研究。 |
2 | 白晓春 | 细胞生物学 | 1.骨与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机制; 2.骨与软骨组织损伤与修复; 3.细胞信号转导。 |
3 | 黄文华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1.临床应用解剖学; 2.数字医学; 3.医学3D打印。 |
4 | 李义凯 | 中西医结合 (中医骨伤学) | 1.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 2.软组织痛的基础与临床。 |
5 | 王亮 | 外科学(骨外) | 1.异位骨化的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2.脊柱相关结构退变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3.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脊柱感染分型和治疗策略的相关临床研究。 |
6 | 黎庆初 | 外科学(骨外) | 1.脊柱微创外科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2.一体化脊柱内窥镜微创操作系统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3.骨的新型内分泌功能及其对疾病发生的作用。 |
7 | 曾春 | 外科学(骨外) | 运动创伤和修复中的相关问题,在运动员劳损性伤病、软骨损伤与修复、韧带断裂与重建、组织移植和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
8 | 谢登辉 | 外科学(骨外) | 1.柠檬酸调控骨代谢(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新机制; 2.柠檬酸基的生物活性骨胶粘剂研发与骨修复应用研究; 3.骨科新型材料与人工智能。 |
9 | 张荣凯 | 外科学(骨外) | 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 |
10 | 樊仕才 | 外科学(骨外) | 1.利用金属3D打印制造个性化骨盆髋臼接骨板及其性能研究; 2.金属3D打印个性化接骨板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研究; 3.骨盆髋臼周围手术的研究; 4.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 5.骨修复材料。 |
11 | 曾参军 | 外科学(骨外) | 1.骨关节运动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骨质疏松、骨折愈合、骨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基础研究; 3.3D打印在骨科应用的基础研究。 |
12 | 黎润光 | 外科学(骨外) | 踝外科、四肢骨关节损伤、肢体严重损伤修复重建。 |
13 | 郭金山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1.材料; 2.医学; 3.化学、化工。 |
14 | 赵善超 | 外科学(泌尿外科) | 1.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 2.精索静脉曲张及男性不育相关研究。 |
15 | 刘存东 | 外科学(泌尿外科) | 1.膀胱癌耐药研究方向; 2.前列腺癌研究方向; 3.精索静脉曲张及弱精子症致男性不育研究。 |
16 | 周俊 | 麻醉学 | 1.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子机制研究,包括建立稳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证明脊髓水乎双控钳离子通道TRESK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利用测序及生信手段,分析神经病理性疼痛中非编码RNA在慢性疼痛中的表达谱,进一步筛选并将深入研究参与的分子调控机制; 2.围术期脏器保护机制研究,包括急慢性肾脏损伤机制研究的科研课题。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损伤等急性肾脏损伤机制研究,以及急性损伤后期纤维机制研究,包括细胞自噬、非编码RNA参与调控的机理。目前的研究方向己涉及与临床固术期肾脏损伤结合的临床基础合作研究,以及羊细胞测序技术的应用。 |
17 | 郭遂群 | 妇产科 | 子宫内膜癌。 |
18 | 程远雄 | 内科学(呼吸内科学) | 1.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分子及免疫机制;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再生及其机制。 |
19 | 汤颖 | 内科学(肾病学) | 急性肾损伤防治与修复机制研究。 |
20 | 赵同峰 | 内科学(内分泌学) |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
21 | 孙尔维 | 内科学(风湿病) | 1.不同方式细胞坏死在自身免疫病中的致病作用; 2.多靶点精准免疫疗法(NHMX)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 3.调控DNA感受器活化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 4.抗原递呈细胞迁移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意义。 |
22 | 吕田明 | 神经病学 | 1.中枢淋巴循环系统与相关疾病; 2.腰大池持续给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23 | 安美霞 | 眼科学 |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2.中西医结合眼病防治; 3.眼病的防治。 |
24 | Marc Maegele | 急诊医学 | 1.实验研究:创伤性脑损伤继发性损伤相关机制研究; 2.临床研究:创伤临床救治管理、继发性损伤相关临床试验。 |
25 | 古正涛 | 急诊医学 | 1.重症中暑相关机制研究; 2.创伤性脑损伤相关机制研究。 |
26 | 杨翃 | 重症医学 | 脓毒症及创伤性脑炎相关机制研究。 |
27 | 周全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基于分子影像学、人工智能、多模态影像组学对下列疾病进行研究: 1.老年性退行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等)的研究; 2.肿瘤性疾病(乳腺癌、肺癌、脑胶质瘤等)的研究; 3.脑功能影像学研究。 |
28 | 张晓东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肌骨系统疾病相关MR定量新技术成像及深度学习研究。 |
29 | 赵英华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1.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影像学与生物信息相结合(即影像科与生物医学工程相结合〉,构建强直性脊柱炎精准诊疗评估模型,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精准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等,从而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精准危险因素分层,辅助临床决策; 2.进一步将人工智能与影像基因组学相结合,深入研究骨髓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与治疗、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 |
30 | 王平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1.超声分子影像学; 2.光声成像; 3.声动力治疗。 |
31 | 毛琛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1.老年健康流行病学; 2.卫生技术评估; 3.临床流行病学; 4.循证医学。 |
32 | 陈金香 | 药物化学/无机化学 | 基于纳米材料的疾病精准诊断与治疗。 |
33 | 庞建新 | 药理学 | 降尿酸药物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研究。 |
34 | 王继刚 | 药理学/药剂学 | 药物靶标与机制,药物化学与递送,单细胞空间药理学。 |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020-62784025
联系邮箱:1009634359@qq.com ,邮件标题格式请用“姓名-博士后应聘-意向合作导师”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183号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组织人事科
本公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23年全年有效,如遇国家、地方和学校相关政策、规定发生调整,按新规定、政策执行。本公告由医院组织人事科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