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关爱月系列科普(一)“吃骨头”的病
作者: 来源: 2024-03-11 16:16:02 阅读量:
编者按
骨质疏松、骨痛、贫血、乏力、视力减退、病毒感染…这些看似老年人的常见病症,在它们的背后可能隐藏的是一种不为人所熟知的血液肿瘤——多发性骨髓瘤。2024年3月是一年一度的“国际骨髓瘤关爱月”,本周,南医三院血液内科专题科普,带您一起认识这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郭先生数月前因为扭伤致腰背部疼痛,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来我院脊柱外科一科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后,郭先生被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疾病,进而转到血液内科接受治疗。
腰痛、腿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困扰,他们往往误以为是骨质疏松、腰肌劳损或者关节炎,大多数情况下会到骨科、风湿免疫科等科室就诊。但需要警惕,以上症状也有可能是极易被误诊、漏诊的恶性血液病——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什么样的病?为什么明明是血液病,却会出现骨头痛的症状,被称为“吃骨头”的病呢?接下来,让我们来揭开多发性骨髓瘤的神秘面纱。
多发性骨髓瘤的起源是骨髓中的浆细胞。浆细胞异常增生(如图1),以及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会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其中骨病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见症状,患者会出现骨痛、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多种表现。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导致破骨细胞活动能力变强,使得骨质被破坏、溶解,影像上表现出“吃骨头”的现象(如图2)。同时,骨髓瘤细胞抑制了成骨细胞对遭受破坏骨质的修复和重建,导致骨髓瘤患者广泛性骨质疏松。
浆细胞异常增生(图1)
骨髓瘤细胞造成影像上“吃骨头”现象(图2)
文:赵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