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骨痛、贫血、乏力、视力减退、病毒感染…这些看似老年人的常见病症,在它们的背后可能隐藏的是一种不为人所熟知的血液肿瘤——多发性骨髓瘤。2024年3月是一年一度的“国际骨髓瘤关爱月”,本周,南医三院血液内科专题科普,带您一起认识这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李阿姨今年60岁,退休后正打算好好度假旅游,突然觉得一直隐隐作痛的腰背部近期疼痛加重了。她贴了些膏药,以为休息下就能好,结果在一天下楼时,腰扭了后起不了身。家人急忙送她来到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考虑是多发性骨髓瘤,于是转入血液内科。李阿姨及家人刚听到这个消息时,犹如五雷轰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而李阿姨更是一度想放弃治疗。经过血液内科医护人员的耐心讲解、细心治疗,李阿姨病情得到控制并顺利出院。此后,李阿姨在家口服用药,规律来院复查,又过起了旅游、跳舞的开心退休生活。
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仍无法根治,患者需要终生治疗。近年来,随着新药不断涌现,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如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CAR-T细胞治疗、双抗治疗等,疗效更好、副反应更小,患者生存时间也越来越长。另外,口服治疗药物及日间化疗的开展让此类患者治疗变得简单且经济负担减轻,慢病管理模式将成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新模式。
早期诊断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由于部分人群对体检的忽视,国内多发性骨髓瘤多为晚期才被确诊,从而导致预后情况不佳。M蛋白的筛查作为一种廉价、方便的筛查手段,可以为多发性骨髓瘤防治带来福音。除了尽早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外,尽早对其治疗也是延长患者生存周期的重要举措。
随着新一代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患者的生存时间越来越长。特别是近年来口服药物的出现,口服给药相比于注射治疗或者住院治疗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此外,多学科协作诊疗也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并发症较多,单靠血液内科难以解决,比如当患者合并有病理性骨折时,就需要骨科医生作相关处理。多学科协作诊疗不仅能实现个体精准化治疗,延长患者生存周期,也能推动医疗资源合理化配置。
对于不适合进行移植的患者,可使用传统化疗和含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药物进行持续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或移植后进入维持治疗以及在随访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应紧密配合,共同努力,保障多发性骨髓瘤慢病管理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