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020-62784855  急诊:020-62784120  咨询:020-62784240

医院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公告 就医指南 科室特色 科研教学 党群人事 护理园地 医院文化

血液内科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首页> 科室快讯> 正文

血液内科易彦主任团队参与发表毒素抗癌肽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  来源: 2024-07-23 09:59:28 阅读量:

7月4日,我院血液内科易彦主任团队联合湖南师范大学刘中华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间《Advanced Science》(中科院1区TOP,IF=14.3)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A Lipid-Sensitive Spider Peptide Toxin Exhibits Selective Anti-Leukemia Efficacy through Multimodal Mechanisms”。我院易彦主任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图片17.png

动物毒液是极具特色的天然产物,蕴藏着多种抗癌肽(Anticancer Peptides, ACPs)。其作用迅速而不易产生耐药性,是研发抗癌药物的重要资源,然而ACPs的系统性作用机制,特别是新的机制仍有待阐明。本研究以分离于新疆穴居狼蛛( Lycosa singorensis)毒液中的抗癌肽Lycosin-I为对象,发现其对白血病细胞系和临床分离白血病细胞株具有强作用活性而对正常细胞和实体瘤细胞活性弱,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抗癌活性。Lycosin-I能够选择性与膜磷脂中的磷脂酰丝氨酸结合,二级结构由无规则卷曲转换为α-螺旋发挥抗白血病活性。进一步研究表明以多模式作用机制发挥抗癌活性:在高浓度下Lycosin-I能够快速诱导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膜裂解,在低浓度下Lycosin-I能够下调AKT-PI3K-mTOR信号通路诱导细胞自噬、凋亡、周期阻滞和铁死亡。体内实验表明Lycosin-I能够显著抑制K562肿瘤体积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图片18.png

本研究首次发现ACPs可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极大加深了对ACPs的作用机制的认识;同时Lycosin-I的多模式作用机制可有效的应对白血病治疗中的耐药性问题,因而可作为一个用于白血病治疗的药物先导分子,具有重要开发价值。这一研究也提示在白血病治疗中,靶向治疗和代谢调节优于传统化疗。

易彦主任长期致力于血液肿瘤的靶向治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及湖南医学科技奖,系列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在Cell discovery、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及中华医学杂志等权威学术期刊。

 

文图:赵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