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医三院泌尿外科成功举办 2025年广东省医学会单孔腹腔镜技术研讨会暨南方泌尿外科新进展交流会
智能装备推动变革,AI模型谱写新篇;医疗科技日新月异,微创手术精益求精。近年来,外科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席卷而来。尖端影像设备促进精准诊疗,手术机器人助力微创手术,智能机器人推动外科范式的深刻变革。单孔腹腔镜技术作为皇冠上的明珠,随着手术机器人的推广应用,再次迎来了发展的热潮。
2025年7月27日,2025年广东省医学会单孔腹腔镜技术研讨会暨南方泌尿外科新进展交流会在广州天河希尔顿酒店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和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共同承办。
本次大会特别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四川、重庆、河南、山东、辽宁、江西等国内知名泌尿外科专家教授50余人,同时邀请了来自省内的100余名泌尿外科同道,共有150多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参会专家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形象生动地呈现了单孔腹腔镜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突破,为广大泌尿外科同道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习交流平台。
本次大会集中展示了一批高质量的最新研究成果:林天歆教授深耕于膀胱癌的免疫治疗,建立了原创的膀胱癌“免疫四分型”;李国新教授着眼于医学AI的最前沿,研发了新锐的胃癌AI模型;章小平教授聚焦于经典争议,提供了最新的解决方案;刘龙飞教授专注于临床难题,推动了原醛症的精准分型;马鑫教授率先进军智能外科,启动了自主手术机器人的研发。群英荟萃,大咖云集,百家争鸣,精彩纷呈,本次会议实为单孔腹腔镜技术领域的高水平学术盛会!
大会开幕式
· 刘筱燕副秘书长致辞
广东省医学会刘筱燕副秘书长代表广东省医学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广东省泌尿外科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涌现了多位优秀的主委,泌尿外科分会在广东省医学会的考核中多年排名第一。单孔腹腔镜技术是南医三院的优势技术,南医三院泌尿外科是广东省的重点专科,在省内和华南地区都处于领先地位。广东省医学会高度重视学术交流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在多家医院开设了成果转化门诊,欢迎泌尿外科专家联系医学会共同促进成果转化。刘副秘书长感谢各位知名专家远道而来支持广东省的学术会议,祝愿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参会的专家收获满满!
· 黄健 教授致辞
大会名誉主席、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黄健教授亲临大会现场并致辞,黄健主委代表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黄健主委高度肯定了以刘存东教授为代表的专家不畏困难,长期坚持探索单孔腹腔镜技术。黄健主委指出,单孔腹腔镜手术是外科发展的新方向,随着单孔机器人投入临床应用,对单孔腹腔镜技术的探索进入了第二个热潮。黄健主委高屋建瓴地提出4个重要的问题: 1、单孔手术的创伤是否小于多孔手术?2、单孔手术是否只能打一个孔?3、单孔手术能否和内镜手术进行结合?4、什么样的手术适合用单孔?什么样的手术适合用多孔?黄健主委认为本次会议是国内高水平的盛会,将推动我国单孔腹腔镜技术的高速发展,祝愿本次会议圆满成功,祝愿我国的单孔腹腔镜技术领导国际新潮流!
· 林天歆教授致辞
大会主席、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副校长林天歆教授来到了大会现场并代表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向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同道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林教授表示近年来单孔腹腔镜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在刘存东主任的带领下深耕单孔腹腔镜技术领域,不仅将这项技术常规化应用于各类泌尿外科手术,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经验和方法,并积极探索单孔腹腔镜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精准医疗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本次会议汇聚国内顶尖专家,聚焦前沿技术、临床难点与创新实践,旨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助力泌尿外科微创技术迈向新高度。林教授号召广大泌尿外科同仁以本次会议为契机,继续发扬广东敢闯敢试的精神,共同开创泌尿外科发展的新局面!
· 胡海源书记致辞
胡海源书记代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热烈欢迎莅临2025年广东省单孔腹腔镜技术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本次盛会以“创新、精进、融合”为主题,聚焦单孔腹腔镜技术革新与机器人应用,正是响应国家“精准微创医疗”战略的关键实践,单孔技术以更小创伤、更快康复、更优疗效,承载着患者对优质医疗的期盼,也标志着微创外科发展的新高度。预祝大会成为引领技术规范化、推广临床新标准的里程碑!我院泌尿外科作为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在刘存东主任带领下深耕单孔腹腔镜技术十余年,形成鲜明特色。医院党委将全力支持泌尿外科学科建设,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条件。胡书记号召参会的广大泌尿外科专家以本次会议为纽带,共绘微创外科发展新蓝图,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 刘存东主任致辞
大会主席、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刘存东教授代表会议的承办团队和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向线上线下参加及关注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社会各界朋友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敬意!刘存东教授用三个关键词诠释这次单孔盛会:第一,破界——以单孔为舟,驶向精准外科的深蓝;第二,共融——以学术为桥,架起东西南北互鉴的通途;第三,燎原——破解技术及设备瓶颈,单孔技术呈燎原之势。刘存东教授号召参会的泌尿外科同道传承前辈的精神以单孔之名续写故事,通过为期两天的会议让每一位参与者带走三份礼物:囊中多一把柳叶刀、胸中多一团革新火、脚下多一条奋进路!
第一节
· 主持:黄 健、高 新
· 点评:何旺、余 虓
· 林天歆 教授《膀胱癌免疫治疗新机制与临床转化研究》
大会主席、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院长林天歆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专题报告。林教授指出膀胱癌已进入了免疫治疗时代,免疫治疗是改善膀胱癌患者预后的新策略。林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构建了基于新辅助免疫化疗的多组学队列,建立了膀胱癌新辅助免疫化疗“免疫四分型”(S型:免疫炎症型,R1型:免疫荒漠型,R2型:免疫排斥型,R3型:免疫代谢型),建立了肿瘤可视化的诊疗新方法,并针对耐药患者提出3种精准治疗方案,实现了临床转化。林教授的研究成果具备很高的转化价值,将对膀胱癌的临床免疫治疗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 主持:王少刚
· 点评:蒋国松、平 浩
· 梁朝朝 教授《国产单孔机器人手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
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梁朝朝教授首先总结了外科手术发展史,他指出手术机器人是外科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梁教授结合丰富的病例介绍了国产单孔机器人手术在前列腺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肾上腺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和睾丸肿瘤切除术等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梁教授总结指出:单孔机器人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外形更美,特别适合2-6cm肿瘤手术;单孔机器人手术术野小、操作“筷子”效应明显,需要点-线-面-度有机结合,灵活配合,取得最佳手术效果;单孔机器人手术在传统机器人手术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更精细、更微创,代表前沿的微创技术发展方向。梁教授的远见卓识让广大泌尿外科同道深感震撼、深受启发。
· 主持: 刘久敏、何卫阳
· 点评: 朱朝辉 章慧平
· 李国新教授《浅谈临床专病AI大模型:现状、机遇与挑战》
李国新教授为大家作题为《浅谈临床专病AI大模型:现状、机遇与挑战》的前沿讲座。李教授首先总结了中国医学AI现状,中国医学AI领域进展迅速,研究论文数量和质量都大幅增长,但中国发表的高质量AI论文总数仍远低于美国。李教授系统介绍了临床基础大模型的现状,包括临床基础大模型的基本概念,医学大模型的新进展(代表性肿瘤专病大模型、代表性泌尿外科大模型和代表性临床医学AI产品)和医疗AI的监管。李国新教授带领的AI研究团队在胃癌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李教授高屋建瓴地预测了未来医学AI发展的三大趋势:1、技术融合创新,2、临床应用场景深化,3、AI医学生态系统重构。最后李教授号召大家向医学AI领域进军,心动不如行动!
· 主持: 梅红兵
· 点评: 陈方敏 王细生
· 邢金春教授《肾癌伴高水平腔静脉癌栓的靶免新辅助治疗实践》
大会主席、来自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邢金春教授和广大泌尿外科同道分享了《肾癌伴高水平腔静脉癌栓的靶免新辅助治疗实践》。肾癌伴高水平腔静脉癌栓具有手术难度大、出血风险高、创伤大和肿瘤残留风险高的特点,而靶免新辅助治疗可以促使癌栓降级、缩小原发病灶和消灭肿瘤微转移。邢教授基于丰富的临床成功案例总结指出:尽管尚无明确的指南推荐,但小样本的研究探索均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3期的RCT研究已在路上,未来可期。靶免联合方案在转移性肾癌中的成熟使用推进了该方案在肾癌新辅助的探索,筛选合适的患者能带来更多的手术机会并减少创伤,然而需警惕相关的不良事件,并通过长期随访观察明确靶免新辅助治疗是否可以转化为患者的PFS和OS获益。邢教授的宝贵经验为临床上肾癌合并腔静脉癌栓病例的诊疗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
· 主持:康健、陈 飙
· 点评: 刘川 魏勇
·章小平教授《前列腺癌淋巴清扫术争议及其适应症选择》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的章小平教授的讲座聚焦于泌尿外科临床实践中的经典争议:前列腺癌患者是否应该做盆腔淋巴结清扫?讲座充分介绍了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与争议,章教授指出: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淋巴清扫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向!为避免不必要的淋巴清扫,建议术前进行精准的影像学检查(MRI、CT、PSMA-PET)并利用最新的列线图进行评估;对于高危局限性前列腺癌,相较于目前的单一高危标准,具备两个或以上条件的患者进行淋巴清扫可以在不明显降低敏感性的前提下提高特异性和阳性率。章教授运用PSMA-PET和列线图等新工具为解决临床经典争议提供了最新解决方案,他的精彩演讲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 主持:余伟民
· 点评: 阮海龙
· 徐丹枫教授《单孔机器人在泌尿外科的发展演变》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徐丹枫教授系统回顾了从早期单孔腹腔镜手术到机器人时代的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史,重点介绍了柔性单臂单孔机器人系统、柔性多臂单孔机器人系统和柔性蛇形臂单孔机器人系统,随后展示了达芬奇SP单孔、国产精锋单臂单孔机器人系统、国产术锐多臂单孔机器人系统和国产图迈机器人系统。徐教授指出我国已经开展了远程机器人手术的探索,迈入了5G远程机器人手术时代。远程机器人手术打破了空间对开展手术的束缚,是机器人与远程通讯的融合创新成果,未来人工智能与AI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远程机器人有望出现革命性创新成果。徐教授的观点让广大的泌尿外科同道耳目一新、获益良多。
· 主持:狄金明、徐啊白
· 点评:戴英波 田超
· 邹晓峰教授《泌尿外科单孔机器人手术》
来自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邹晓峰教授向与会同道系统介绍了《泌尿外科单孔机器人手术》。邹教授首先系统总结了单孔腹腔镜手术(LESS)的发展历程,随后重点介绍了赣医大一附院泌尿外科在单孔机器人手术方面的探索与实践:1、耻骨上机器人辅助经脐双通道腹腔镜手术;2、机器人辅助经阴道混合NOTES;3、单孔机器人手术。邹教授指出开展NOTES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手术无瘢痕化,NOTES的技术基础在LESS,而LESS的最终出路在NOTES。泌尿外科R-LESS在临床应用中显现出其价值,R-LESS 向R-NOTES的过渡令人神往,但仍有诸多问题有待破解;R-LESS/R-NOTES有望在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主持:张学峰
· 点评:徐文峰 尧凯
· 刘龙飞《[18F]AldoView PET/CT用于原醛症精准分型的全球首次人体试验研究》
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刘龙飞教授基于“亟需开发新的无创便捷高效的诊断技术和方法来改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型”这一重要临床难题,开展了湘雅[18F]AldoView 临床研究。刘龙飞教授首次通过人体研究证明,18F]AldoView PET/CT是一种安全、有前景的高选择性CYP11B2 PET显像剂,作为一种无创的体内CYP11B2分子成像方法,18F]AldoView PET/CT有潜力成为原醛症亚型分型(区分单/双侧、定位病灶)的高精度工具,可指导临床治疗决策。18F]AldoView PET/CT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刘教授为原醛症的分型这一临床棘手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他的杰出贡献赢得了广大泌尿外科同道的交口称赞。
· 主持:吴 芃 王德林
· 点评:王祥卫 江春
· 王 东教授《腹膜外改良技术单切口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pf-ssRARP)》
四川省人民医院王东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其独创的《腹膜外改良技术单切口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pf-ssRARP)》。在传统(特殊Port)手术中,专用Port硅胶通道易漏气;穿刺点高于体表,“投影效应”大,使器械臂在体腔内距离缩短易干扰、操作范围受限;专用Port边界环固定,影响器械移动;专用Port材料、规格不统一,各医院引进耗材限制,影响推广交流;成本高,患者负担重,耗占比高。王教授指出这个改良手术是病人获益的良心手术,也是医生喜欢的开心手术。王教授向大家讲授了改良机器人单孔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前流程、详细步骤及技术细节,特别是独创的标准化定位方案。王教授的讲座让参会同道深入学习了其独创的改良单切口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
· 主持:肖恒军
· 点评:吴荣佩
· 顾朝辉《2025泌尿外科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缝合技术及缝线选择专家共识解读》
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顾朝辉教授为广大参会同道带来了《2025泌尿外科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缝合技术及缝线选择专家共识解读》。顾教授为大家介绍了血管缝合抢救缝线,在肾部分切除术、肾盂成型术、膀胱尿道吻合术、输尿管再植术、回肠新膀胱术等常规泌尿外科手术中的推荐缝合技术及推荐的缝线类型。顾教授带领的专家共识解读将有助于推动泌尿外科手术中各个阶段缝合的标准化和精细化。
· 主持:刘卓炜 王尉
· 点评:李清 黄红星
· 李 兵教授《UPJO再次修复手术难点及策略-武汉大学中南经验》
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李兵教授首先深入分析了UPJO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失败的常见原因,随后结合丰富的临床病例和精彩的手术视频分享了UPJO再次修复手术成功的九种策略:1、肾盂输尿管直接吻合;2、肾盂瓣的运用;3、舌黏膜补片技术; 4、肾盂瓣+舌黏膜联合成管技术;5、 离断成形+纠正血管压迫;6、舌黏膜+纠正血管压迫+去除结扎夹;7、阑尾补片+纠正血管压迫; 8、肾下盏回肠吻合;9、修复UPJO及输尿管上段狭窄。李兵教授的“舌黏膜修复长段输尿管狭窄手术”在国内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这一创新术式得到国际专家的一致好评。李教授最后总结了确保UPJO手术成功的宝贵经验:1、术前CTU、三维重建:了解有无异位血管及上段狭窄;2、首次手术不建议肾造瘘(除外严重感染、肾盂肾炎); 3、再次复杂UPJO修复手术建议肾造瘘、逆行顺行造影; 4、保护血供、纠正血管压迫;5、无张力、无扭转、不透水缝合;6再次手术ICG的应用:血供及狭窄段的定位。李教授的讲座干货满满,与会同道受益匪浅。
· 主持: 罗云
· 点评: 岳峰
徐 斌教授《单孔机器人下泌尿保功重建手术探索》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第九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徐斌教授结合精美的手术视频生动地展示了单孔机器人下经膀胱前列腺癌根治术、单孔机器人下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单孔机器人下输尿管修复重建、单孔机器人下膀胱直肠瘘修补术和单孔机器人下肾部分切除术。徐斌教授基于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单孔机器人下经膀胱前列腺癌根治术是特定患者人群(如腹部手术史)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单孔机器人下Madigan术效果明确,功能保护更好,是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可选方案;单孔机器人下输尿管修复重建、单孔机器人下经肛膀胱直肠瘘修补术和单孔机器人下肾部分切除术安全、微创,为泌尿外科保功重建提供了新武器。
· 主持:陈俊星
· 点评:徐庆春 杨伟忠
· 刘存东教授《从单孔腹腔镜到机器人单孔的探索与实践》
大会主席、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刘存东教授作为单孔腹腔镜技术的领军人物,他在单孔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单孔手术方面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刘存东教授首先和参会同道分享了单孔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泌尿外科手术的宝贵实践经验: 设备的选择、体位的选择、手术入路的选择;结合手术视频介绍了单孔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在当前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手术逐步开展的形势下,刘存东教授分享了开展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最新实践经验,结合精美的手术视频介绍了机器人单孔肾切除、机器人单孔腹股沟+盆腔淋巴结清扫、机器人单孔肾盂癌根治术、机器人单孔经膀胱前列腺剜除术等各种泌尿外科手术的独特经验。刘存东教授作为单孔腹腔镜技术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他在单孔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单孔手术方面的深厚造诣和创新思维赢得了广大泌尿外科同道的高度认可。
· 主持: 魏强
· 点评:文 博 严 兵
· 刘志宇教授《大医二院前列腺癌一体化诊疗体系建设经验》
来自大连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刘志宇教授系统介绍了该院前列腺癌一体化诊疗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该体系包括五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PSA筛查、MRI-超声融合精准靶向穿刺活检、机器人微创诊疗平台搭建、MDT助力精准个体化诊疗、临床基础研究携手并进。前列腺癌一体化诊疗体系促进了该院前列腺癌质和量的稳步发展。刘教授指出:中国前列腺癌仍以中晚期为主,建立“早筛-早诊-综合治疗” 前列腺癌一体化诊疗体系十分必要;前列腺癌一体化诊疗体系的建设助力于临床基础转化研究,促进学科快速发展。
第二节
· 主持嘉宾:谢群 刘国庆
· 点评嘉宾:何京伟 张世林
l 魏勇教授《机器人辅助单孔前列腺根治术“双保”策略及临床实践》
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魏勇教授首先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前列腺癌手术策略,包括前重建、Hood技术、后重建和VIP技术、术中保留NVB、术中保留膀胱颈肌纤维等。魏教授结合精彩的手术视频分享了该中心在机器人辅助单孔前列腺根治术的新策略:保神经、保尿道的“双保技术”,以及术中的技巧:1、分离耻骨后间隙、打开盆内筋膜;2、缝扎背静脉复合体;3、游离并保留膀胱颈、游离精囊和前列腺后壁;4、筋膜内分离左侧韧带直至前列腺尖部;5、筋膜间分离右侧韧带直至前列腺尖部;6、游离前列腺及精囊、连续性保留前尿道;7、尿道侧漏并修补、术野止血、完成手术。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朱清毅教授团队在单孔腹腔技术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保神经、保尿道的“双保技术”让广大泌尿外科同道印象深刻、深感震撼。
· 主持嘉宾: 陈朝晖
· 点评嘉宾:聂 勇 陈海龙
· 姜昊文教授《泌尿系肿瘤保肾治疗的临床技术与探索》
姜昊文教授结合大量的手术视频介绍了在泌尿系肿瘤(肾脏恶性肿瘤和肾盂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的治疗中,用于保留肾脏的临床技术,包括成熟临床技术:常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机器人辅助的肾部分切除术和腹腔镜联合开放的融合手术;探索性临床技术:工作台手术、腔内冷冻消融、新的能量体系和组织替代。姜教授提出在泌尿系肿瘤治疗中进行保肾治疗的几个关键点,1、保肾的指征(孤立肾或双侧肿瘤、健侧肾功能不全、早期肿瘤、强烈的个人意愿),2、评估保肾的效果(肿瘤学效果、肾功能变化、生存期与生活质量),3、如何保(成熟临床技术和创新探索的技术)。姜教授的先进理念和保肾技术让现场观众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 主持:邱晓拂 郑清友
· 点评:李科 张宇
· 刘永达教授《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来自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刘永达教授和广大参会同道分享了《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体会》。刘教授首先分析了单孔腹腔镜手术的优缺点,随后分享了开展多种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手术(多臂单孔)的体会:包括经腹膜外单孔、经膀胱单孔、经腹膜外+经膀胱单孔、经腹腔单孔(经脐)、经腹膜后单孔;以及开展单孔机器人手术的体会。刘教授最后总结了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1、取出标本约5cm或体表美容需要;2、手术不需要第三臂的协助;3、预期没有特殊或意外情况出现的病例。刘永达教授作为泌尿外科领域的六边形战士,他的讲座让广大泌尿外科同道收获颇丰。
· 主持:何永忠
· 点评:丁建业 陈志华
·张雪培教授《腔镜下左肾静脉外支架术治疗胡桃夹综合症》
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雪培教授结合精彩的手术视频详细讲解了腔镜下左肾静脉外支架术治疗胡桃夹综合症,张教授基于大样本的临床成功案例提出:后腹腔镜左肾静脉外支架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具有分离左肾静脉直接、不干扰肠道、术后伤口美观等优点,避免了复杂的血管重建,降低了手术出血的风险;外支架采用人造血管,其上包绕的支撑环结构可支撑SMA的压迫;且外支架可使肾静脉适度下移,也可缓解SMA的压迫,术后长期随访显示后腹腔镜下左肾静脉外支架术治疗胡桃夹综合症疗效显著且可靠。
· 主持嘉宾:黄海 曹正国
· 点评嘉宾:古炽明
·邱剑光教授《无管化兔头回肠新膀胱与输尿管肠膀胱吻合狭窄机制与预防》
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邱剑光教授为泌尿外科同道带来了题为《无管化兔头回肠新膀胱与输尿管肠膀胱吻合狭窄机制与预防》的专题讲座。邱教授介绍了新膀胱术后常见引流方案以及多管引流的优缺点,通过思考推导发现新膀胱术后只需要留置尿管和盆腔引流管。在新膀胱的构建方面,可以简化为V型膀胱+肠端结扎;在输尿管肠膀胱吻合方面,新近方案为肠端粘膜翻转固定后与纵剖输尿管端端吻合,并介绍了新膀胱术后的处理方案。
· 主持嘉宾:罗杰鑫
· 点评嘉宾:曹希
·马 鑫教授《机器人肾脏自主缝合:离我们还有多远?》
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马鑫教授为大家带来了最前沿的研究进展。马鑫教授从研究背景与总体思路、专家数据集的构建、离体肾脏自主缝合实验验证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手术机器人肾脏自主缝合的研究进展。马鑫教授的这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该研究的开展将突破自主缝合作业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推动微创手术智能化技术的临床应用,实现自主手术机器人的理论和技术领先;构建智能手术机器人技术体系,推动技术与产品持续创新;实现产业链高级化、产品与系统应用高端化;推动我国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发展,在军事和应急灾害救援方面实现战略后方优质医疗资源远程投送,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支撑“健康中国 2030”规划分级诊疗布局。马鑫教授敢为人先,率先启动了自主手术机器人的研发,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 主持嘉宾:吴文起
· 点评嘉宾:李永青 蔡植钰
· 郭文彬教授《单孔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探索和实践》
郭文彬教授和广大参会同道分享了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在开展单孔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过程中的最新实践经验。郭教授首先系统总结了单孔腹腔镜手术的独特优势,并系统回顾了肾上腺的解剖特点。郭教授基于丰富的探索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多种新颖的单孔手术入路:经十二肋下单孔切口、经十一肋间单孔切口、经腹直肌旁单孔切口和经腰单孔切口。郭教授最后总结提出开展单孔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有一定操作难度,但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却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郭剑明教授《前列腺癌围手术期并发症管理》
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的郭剑明教授结合丰富的临床病例系统介绍了前列腺癌围手术期的常见并发症:围手术期出血/血肿、淋巴囊肿/淋巴漏、切口/腹腔感染、吻合口漏、闭孔神经损伤和脑血管意外。郭剑明教授深入剖析了出现这些并发症的各种诱因,并基于其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了处理这些并发症的有效方案,更进一步为避免术后可能的并发症提出了改良的手术方案。郭剑明教授的精彩讲座让参会的泌尿外科同道受益匪浅。
· 主持嘉宾: 龙 萍
· 点评嘉宾: 包继明
·任善成教授《前列腺癌精准诊疗:从临床实践中寻找科研思路》
来自海军医科大学长征医院的任善成教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讲座,任善成教授团队针对前列腺癌的发生、早期前列腺癌的诊疗、前列腺癌的转移和前列腺癌的耐药等前列腺癌临床诊疗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寻找科研思路,对前列腺癌的发生进展全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创建了前列腺癌全程精准诊疗的“长征模式”。任教授在前列腺癌方面的研究实践堪称专病研究的模板,而任善成教授作为泌尿外科领域的知名临床医学科学家,也是当代青年泌尿外科医师的楷模。
大会闭幕式
大会主持人杨诚教授做会议的总结:2025年广东省医学会单孔腹腔镜技术研讨会暨南方泌尿外科新进展交流会为期两天,会议的第一天安排了3个会前会;会议第二天举办了2025年广东省医学会单孔腹腔镜技术研讨会暨南方泌尿外科新进展交流会,所有议程已圆满结束。感谢为大会成功召开做出贡献的领导、专家和各位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