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丨德重于才、持之以恒——肝胆外科主任范应方
范应方
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是广东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现任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医三院”)肝胆外科主任。他曾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工作二十余年,擅长肝脏肿瘤、胆道肿瘤、胰腺肿瘤、脾脏疾病及肝胆管结石的微创外科诊治。利用自主研发的三维可视化系列软件和腹部外科导航技术,他在肝胆外科疾病术前规划和外科导航的临床应用研究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并获得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二等奖,中华医学奖三等奖,广州市科学技术三等奖等系列重要奖项。今天,让我们通过一段访谈,来更深入的了解范应方主任。
Q1
您个人成长中受影响最深远的经历是什么?
梅奥访学经历,担任住院总期间的学习经历和副高阶段的外科手术进阶培训。
在梅奥诊所的访学经历,让我认识到了美国医生专科培训制度的重要作用。美国医生的专科培训漫长且严格,保证了不同地域和不同医疗机构职业医生的同质化水平。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临床与科研并存的重要性,在梅奥和其他大型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享有30%以上的科研保护时间,使得他们能够将来自临床的需求提升为科学问题进而采用科学研究予以解决,同时也能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临床转化。这些都是我们在培养青年医生过程中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住院总医生阶段是一个外科医生快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专科技能操作,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的阶段,也是一个外科医生快速成长的重要时期。我在担任珠江医院普通外科住院总期间,吃住在科室近3年,疯狂汲取临床知识,提升临床操作技能,快速掌握了普通外科及肝胆专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治策略及外科手术技能,为今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而副高(副主任医师)期间,需要提升本专业复杂疾病的临床诊治能力;该阶段不仅要正确制定复杂疾病临床诊治决策,更要跟踪本专业临床新进展、新技术;不仅要熟读国内外指南共识,更要向三级、四级或更高难度的手术发起挑战。这期间,可通过国内外会议交流、短期培训和进修等提升临床诊治水平,确保手术成功率和手术安全性,使自己快速成长为优秀外科医生。
我们在各个阶段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本人和国内外同行的差距,辨别所处平台能否在临床技能或科研成长方面提供相应的成长环境。南医三院肝胆外科欢迎各位有志青年加入,也将在临床技能培训、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创造良好氛围,帮助青年医生健康成长。
Q2
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段医患关系。
不抛弃不放弃,肝癌术后大出血患者的成功救治。
我曾遇到一名肝癌患者腹腔镜切除术后大出血,经过二次手术后,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为了抢救患者,我连续半月吃住在科室,在ICU医生都选择放弃的情况下,依然在患者身旁严密检测他的生命体征,处理各处引流管,清创换药,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最后在多学科共同努力下,患者最终得以病愈出院。痊愈后的患者也与我成为挚友。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作为医生,患者将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决不能轻言放弃,需要为守护患者生命战斗到最后一刻,不仅是对生命负责,也是对自己践行从医誓言的负责。
Q3
您认为本专业今后十年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微创外科是主流,AI和外科导航是未来发展方向,根治性药物研发是癌症基础研究的重中之重。
在临床方面,微创外科仍是外科手术治疗的主流方向
腹腔镜、机器人、胸腔镜及各种内窥镜在疾病诊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大,外科医生应该掌握多镜联合的微创操作技术,提升个人外科手术操作能力。
在临床应用研究方面,AI和外科导航是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得AI在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在影像、病理方面。未来5至10年,随着AI算法的进步,AI与医疗的紧密型研究成果将不断涌现并趋于成熟,AI替代人工阅片(影像图片和病理图片)将是必然趋势。专科疾病的AI辅助专家系统也将逐步增多,虽然不能完全替代人类诊疗专家,但也能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
在基础研究方面,根治性药物研发是癌症基础研究的重中之重
首先,乙型肝炎和肝癌的根治性药物研发亟待突破。我国和亚洲国家是肝癌高发地区,其中乙肝病毒是最大致病因素。目前,现有核苷类药物能最大程度抑制乙肝病毒载量,延缓肝硬化进程,减少肝癌发生率,但目前尚无乙肝病毒根治性药物。外科手术是目前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仅30%左右患者能获得手术机会,且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仍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和肝癌化疗、靶免药物疗效,或者研发出乙型肝炎病毒根治性药物、新型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将是提高我国肝癌患者远期生存时间亟需攻克的目标。
此外,加强胰腺癌化疗、靶免新药的研发,将有助于提高肿瘤患者远期生存率
目前,外科手术提高了胰腺癌的切除率,但近十余年来,胰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并未明显提高,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和新型有效药物的研发和临床治疗尚未有明显突破,靶免药物在胰腺癌的治疗方面仍是荒漠。因此,针对胰腺癌发病过程中关键靶分子或者信号通路的阻断、肿瘤的免疫或代谢微环境的干预等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开发相应的药物或联合用药策略,以提高胰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将是全世界科学家关注的重点。
Q4
作为学科带头人,您的学科建设发展思路是什么?
临床为主、科研为辅、教学相长。
临床为主:建立医疗核心制度保证医疗质量,也保障科室青年医生快速掌握本专业疾病诊疗技术,实现健康成长。
科研为辅:制定本学科3至5年的科研方向,为青年医生科研选题提供帮助和便利,创造宽松条件,使其获得足够成长空间。
教学相长: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包括研究生和青年医生,实现不同阶段教学目标。创造条件,鼓励科室青年医生外出进修和出国留学,保证他们基本生活保障。
Q5
最想对患者说的话是什么?
信任、理解和尊重,是患者获益的最有效途径。
Q6
请给自己一个简短评价。
做人德重于才,不失自我!做事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