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020-62784855  急诊:020-62784120  咨询:020-62784240

医院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公告 就医指南 科室特色 科研教学 党群人事 护理园地 医院文化

康复医学科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首页> 科室快讯> 正文

广东省医学会第三次社区康复学学术会议 暨“一带一路”框架下社区康复与社区健康学术会议顺利举办

作者:  来源: 2018-06-29 21:18:52 阅读量:

       广东省医学会第三次社区康复学学术会议暨“一带一路”框架下社区康复与社区健康学术会议于2018年6月23日在汕头花园宾馆顺利召开。开幕式上主持人,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分会常务委员、汕头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赵仲和主任宣布大会开始。

4.webp.jpg

 

    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有:广东省医学会王绍强副秘书长;汕头市医学会郑建庭秘书长;汕头市中心医院许海雄院长;汕头市残联许琪理事长;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贾杰教授;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麦坚凝主任;大会主席、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刘刚主任;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王于领主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黄怡主任以及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学分会各位常委、委员。

5.webp.jpg


    刘刚教授大会致辞(大会主席、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6.webp.jpg

    刘刚教授提到中国康复经历了一个黄金十年,康复教育及三级医院康复医教研快速发展,社区康复发展相对滞后。指出社区作为承接二级、三级医疗必须的载体,其康复能力对医疗回归社区起到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学分会有义务推动社区康复发展。同时肯定了汕头康复在粤东地区的龙头地位,将汕头建设成为粤东康复技术中心、人才培养中心,推动粤东社区康复事业发展。最后,刘刚教授对参加此次会议的省内外社区康复领域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对以汕头市医学会、汕头残联、汕头市中心医院为主的承办方所做的会务准备表示感谢,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许海雄院长大会致辞(汕头市中心医院 院长)

7.webp.jpg

       许海雄院长指出当下全国的康复事业正迅速发展,康复医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此次社区康复年会学术会议的召开对汕头乃至粤东地区的康复事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预祝大会顺利召开将进一步提高粤东地区康复医疗水平。同时也介绍汕头市中心医院多年来致力于康复事业的发展,在壮大自身团队的同时,逐步实现了医联体内部联动、分层级医疗、分阶段康复等丰硕成果。

 


        郑建庭秘书长 大会致辞(汕头市医学会 秘书长)

8.webp.jpg

 

    郑建庭秘书长指出康复医学是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康复应当贯穿于患者的医疗始终。当前国家正兴起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要把健康的理念融入所有的决策,做好健康中国的建设。”这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康复宣传教育和技术交流。本次社区康复年会在汕头举办,充分说明了广东省医学会对汕头康复事业发展的肯定和关爱。最后,郑建庭秘书长对本次到来的专家及全体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王绍强副秘书长 大会致辞(广东省医学会 副秘书长)

9.webp.jpg

    王绍强副秘书长历数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分会每年举办的高质量培训班、学术会议活动,为我省社区康复医疗工作者提供优秀学术交流平台;肯定了康复分会为实现国家和省政府关于尽快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和提高卫生人员医疗水平的目标要求所做的工作和努力,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本次会议由社区康复分会承办,很荣幸邀请了省内外多位康复专家莅临指导,预祝各位学员获益匪浅。最后向对本次会议给予了大力支持的汕头市医学会、汕头市中心医院、汕头市残联和多家企业单位,以及对本次会议工作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会议主持:黄怡 ,陈玮芳 

10.webp.jpg

 


何康木: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11.webp.jpg

 

    何康木部长在会上提出,十三五广东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政策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是突出对象精准、机构精准、资金精准、信息精准这四个方面,帮助残疾人脱贫攻坚,全面组织提供基本康复服务。相对应的工作措施主要体现在发放补贴,定点机构管理和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案等,落到实处,发展残疾人事业。



        贾  杰(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

12.webp.jpg

贾杰教授指出当前我国社区康复普遍存在康复医师缺乏、全科医师对康复认识不足等问题,贾杰教授睿智地看到要构建三级医院康复网络模式、建立社区康复理念,把康复服务推向基层,就必须重视综合医院在早期康复和社区对接中的重要作用。点明这需要社会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通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为社区培养康复专业人才,同时要有智能化、信息化社区建设理念,将康复变得更简单,让社区康复服务真正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群。同时以上海华山医院为例,分享了大量综合医院康复科与社区对接康复的成功案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社区康复方案与运作模式,开拓了大家的眼界,众多与会学员获益匪浅。



         麦坚凝(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13.webp.jpg

    麦坚凝教授分享了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康复、干预与预防的看法,认为其康复管理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需要家庭、社区、医疗、教育、残联、民政、社会等多方参与合作,对患儿进行综合管理。这其中包括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全面评定、有效治疗、长期管理等。同时指出要重视向群众的健康宣教普及,预防损伤和疾病,真正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



     刘  刚(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14.webp.jpg

 

    刘刚教授指出,近十年来,中国的康复医学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社区医疗机构却不具备承接一、二级康复医疗机构转诊的病人及在社区层面进行康复服务的能力,凸显了我国加快社区康复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我们既要正视康复发展取得的成就,认清现阶段康复发展的主要矛盾,分析康复发展的需求和痛点,积极应对、主动求变,从康复供给的角度进行改革,满足新形势下的康复需求。指明利用大数据平台,多方面、多角度对康复资源进行整合,进行康复资源的共享,为与会学员提供了新颖的社区康复发展思路。


分论坛一:运动康复

6月23日下午

会议主持:丁明晖,石艺华

15.webp.jpg


王于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脑卒中运动康复介入的安全性)

16.webp.jpg

    王于领教授生动风趣给我们介绍老年社区运动康复应如何开启,展现了当代以及传统多种运动方式,指出老年运动康复实施的方案策划以及安全性策略的重要性,强调对于老年人来说需要简单的运动方式以及营造热闹的气氛,最后以自身在社区康复运动的实践经验分享社区康复的开展过程。



李  鑫: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17.webp.jpg

    李鑫老师指出我国脑卒中患病率高和运动介入的重要性,分享了脑卒中不同时期运动介入的时机和安全性评估,针对不同脑卒中问题,需要制定不同的运动方案。


叶正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8.webp.jpg

    叶正茂教授用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教学总结分享了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干预,深入浅出地剖析脊髓损伤的运动干预方向和要点,清晰精炼地展现了脊髓损伤的运动评估和运动执行方案。



赵仲和:汕头中心医院

19.webp.jpg

    赵仲和教授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运动康复对于维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意义,提出老年运动康复的方案、要点和运动监测等,提倡运动方案的制订要结合老年人自身兴趣爱好,强调运动评估在运动康复中的重要地位。



分论坛二:创伤康复

6月23日下午会议主持:陈丽函,林志炜

1.webp.jpg


    刘刚教授就复杂骨折后功能康复的案例,认为要满足未来骨科康复需求须尽早树立早期康复、快速康复及持续康复的理念,提出通过多学科交叉配合以促进骨科康复的发展,严格制定并执行围手术期临床康复路径,其中强调术前宣教评估以指导患者熟悉术后康复流程,强调功能恢复期是术后康复的关键环节,应持续跟踪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提出出院前指导并跟踪随访是疗效保障的关键,强调宣教延续康复配合应用辅助支具的重要性。

2.webp.jpg

   

    赵仲和教授提出使用低温热冲击镇痛术以促进运动损伤的康复,低温热冲击的特点是使用高压气体,通过神经性低温刺激使组织内部产生热冲击并使皮肤温度骤降到4℃以下,其作用在于抗炎消肿、达到局部镇痛及肌松的疗效,具有安全、抗菌、创新及速效的优点,适用于多种水肿、血肿、炎症及关节活动度降低等问题。

3.webp.jpg

   

    杜丽教授详细介绍手外伤的类型、症状、体征及各种功能障碍,提出手外伤的康复时机,通过阐述手功能解剖,指出手功能评定方法包括手指总主动活动范围的测量、肌力测试、感觉测试、肢体体积测量、灵巧性及协调性测量等,强调手功能康复治疗手段包括运动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中医传统治疗、矫形器、康复护理及康复护理等,其中运动治疗是核心手段,其目的是达到消炎、消肿、镇痛及促进创面愈合,预防粘连及软化瘢痕,增加运动功能,恢复感觉功能,增加生活适应能力等效果。

4.webp.jpg

   

    罗海龙教授提出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以踝关节损伤最常见。运动损伤包括韧带损伤、肌肉损伤、肌腱损伤及关节软骨损伤等类型,其中韧带损伤分三度,轻度损伤的治疗重点是止痛消肿,中度损伤治疗在于制动,而重度损伤以手术修复为主。罗教授从踝关节解剖入手,详述踝关节骨性及韧带结构,阐述踝关节损伤的临床分期及其康复治疗原则,强调通过做好准备运动、合理安排运用模式和负荷、加强踝关节力量练习来有效防止踝关节损伤。

5.webp.jpg


    针对肌骨疼痛治疗,相比较于传统的物理、手法及运动等疗法,喻晓荣治疗师提出可以采用意大利筋膜手法,她详细解释筋膜的定义及筋膜力学的传导角色,指出30%的肌肉张力是通过与之平行的筋膜所传导;通过例子以说明筋膜在人体的连续性,提出筋膜在本体感觉中的作用;指出筋膜是人体最大的本体感觉器官,其作用在于感知运动及疼痛;指出筋膜与内脏功能的关系;综上,旨在对肌骨疼痛作出评估、诊断及治疗。

6.webp.jpg


分论坛三:儿童康复

6月24日上午会议主持:

上半场:徐开寿、蔡雪莹

下半场:李金玲、贠国俊


    徐开寿教授详细的介绍了脑瘫肢体畸形的预防和康复干预。指出肌肉骨骼问题在脑瘫儿童中很常见,髋关节监测及针对性管理可预防髋关节脱位,肉毒毒素注射、目标功能导向训练结合姿势管理可预防或减少继发性畸形和相关技术的选择应以循证为基础。

    9.webp.jpg

 

    文淑香教授以其多年的临床经验为我们讲述了神经发育障碍高危儿的早期干预。介绍了什么是神经发育障碍高危儿,早期干预和预见性治疗的重要性、必要性、有效性以及早期干预的方法,最后分享了日本札幌医大的早期干预经验。

10.webp.jpg


    于利教授为我们介绍了惠州儿童保健系统的儿童社区康复。讲述了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的儿童保健的体系与合作单位,指出目前的现状及不足,儿童社区康复模式的探讨、面临的挑战、存在的问题和期望。

11.webp.jpg


    唐红梅博士介绍了限制-诱导运动疗法(CIMT)在脑瘫儿童的应用与实践。讲述了CIMT的方法、作用和它的有效性,结合电刺激、肉毒毒素、矫形器、肌内效贴的临床运用。

12.webp.jpg

 

    李金玲教授介绍了以社区为基础的儿童早期康复介入。讲述了早期介入的对象以及关注点,重点围绕吞咽、进食障碍、营养、睡眠、婴儿头颅型状这几方面为我们介绍了早期康复介入的方法。

13.webp.jpg



分论坛四:吞咽与神经调节技术

6月24日上午会议主持

上半场:丁明晖

下半场:兰  月

1.webp.jpg


    楼慧玲教授为我们介绍了老年吞咽障碍营养支持的策略,强调了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尤其是优质蛋白供给在维护机体功能方面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老年患者使用MNA-SF进行营养筛查以及确定风险后进行营养评估,从而对症的给予营养干预和后期的营养监测。因此,伴有吞咽障碍的老年病患者可以在这些策略下更好的摄入机体所需的营养,更好的进行身心康复。在提问环节,楼教授还回答了关于食用蛋白粉是否适宜的问题,给在座的学员们带来了启发。

2.webp.jpg



    胡荣亮教授通过阐述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帕金森病、老年痴呆、单侧空间忽略和失语症这四个方面的实验与研究来说明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认知康复中的应用。胡老师表明,阳极刺激受损大脑半球的功能区可以提高认知功能;阴极抑制对侧大脑半球功能区也可以提高机体的认知功能。

3.webp.jpg


    兰月教授为我们带来的是近年来新兴的经颅磁刺激技术,并介绍了这项技术在脑卒中吞咽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和研究。兰教授表示,人体的左右大脑半球是处于相互兴奋又相互抑制的平衡状态,应用经颅磁刺激的rTMS模式可以调节皮质兴奋性、改变血流动力学、影响神经递质和促进神经可塑性,从而治疗卒中后的吞咽障碍。课上,兰教授还为我们展示了经颅磁刺激的定位操作视频,并呼吁同行共同学习和探究此类新兴技术。

4.webp.jpg


    温璐璐老师通过提出三个问题:能不能吃?吃什么?怎么吃?为我们介绍了吞咽障碍患者的摄食训练策略。在评估确定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后要依据受损功能的不同进行食物性状的选择,可分为稀流质、浓流质、糊状食物、半固体和固体,课上温老师还介绍了半固体布丁状食物的做法。在治疗上,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应注意保持安静的环境和选择正确的食用餐具,以及采取必要的进食技巧。最后,温老师通过视频讲授了呼吸道保护的治疗手法,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5.webp.jpg

   

    闭幕式上,兰月教授宣布广东省医学会第三次社区康复学学术会议暨“一带一路”框架下社区康复与社区健康学术会议于2018年6月24日在汕头花园宾馆顺利落下帷幕,对参加此次会议的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和各位朋友标识衷心的感谢!并作大会总结。

6.webp.jpg

    此次会议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分会承办。本次会议学术气氛浓厚、内容精彩纷呈,涉及运动康复、创伤康复、儿童康复和吞咽康复等多个社区康复领域;邀请嘉宾、专家20余位,会场专题报告22场,与会代表多达220人,参展公司众多、设备齐全。极大地推动了汕头乃至整个粤东地区的社区康复人才培养、提高社区康复学术氛围。


最后兰月教授主持,大会主席刘刚教授为此次大会的获奖论文作者进行颁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如下:

刘远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注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刘远文《康复治疗学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肖长林《不同高频率的rTMS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和活动能力恢复的临床研究》

徐敏鹏《微信平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赵仲和《社区老年人运动康复方案和安全策略》

黄兴耿《施罗特脊柱侧弯矫正疗法的疗效观察》

7.webp.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