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报】孙尔维:乐意助患的免疫学医生
本期专家:孙尔维
[个人档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风湿免疫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赴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及美国新泽西州立医科牙科大学研修。带领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1项,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20篇。
在临床免疫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炎症以及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提出了“细胞死亡免疫识别模型”,为临床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指明了新的方向。擅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白塞氏病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治。
出诊时间:周一、三、六上午
出诊地点:广州市中山大道西183号
记 者 朱志安
通讯员 游华玲
故事
诊室
能帮到患者,我很乐意
对于患者来说,一旦出现不适,能够直接联系到自己信任的医生无疑是一份安心。而对孙尔维来说,能够帮到患者,解决他们的不适、疑难、困惑,是一件非常乐意的事情。11岁的聪聪(化名)是一名强直性脊柱炎小患者。某天晚上,孙尔维接到聪聪妈妈的电话,电话另一头是着急无助的声音,她表示,聪聪突然出现过敏,身上出现很多暗红色的斑点,家里人都无措。由于当时已是半夜,患者家属表示没有交通工具可以前往医院就诊,孙尔维就自行开私家车,把距医院20多公里远的聪聪接到了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当时家属对孙尔维的举动表示由衷的感谢,而孙尔维则认为,能够帮助到患者,自己能办得到的就尽力去做。
如今社交软件应用已经相当普及,微信在人们的沟通方式中占了重要的一部分。注重科普教育的孙尔维,主动将自己的微信号告诉患者,方便患者联系他。不仅如此,孙尔维还按照疾病类别建立了十几个微信群,一共有600多人。孙尔维表示,建立微信群,一方面是便于更及时跟患者沟通,另一方面也能让患者之间多作交流,互相鼓励,学到东西,少走弯路。
孙尔维表示,每天他都会仔细翻看微信群,将患者的留言浏览一遍,看到提问就会解答,误区就会纠正。“在门诊的时候,由于时间的限制,或者自己遗忘,患者未必能把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向我描述。但有了微信群以后,只要有一点不懂,患者都会主动提问,有时候一些问题,我还没来得及回答,群里的其他患者都已经给出了正确答案”。对于风湿免疫科的患者来说,大多的疾病都是需要长期服药的,建立微信群,除了能够解答疑难,还能促进患者之间的交流,互相支持,同时督促服药。
孙尔维笑称:“别人看微信刷的都是朋友圈,我看微信刷的都是患者群。”在他看来,只要患者遇到任何困难,他都会尽力提供帮助。
分析
案例
不明原因的高烧或是免疫系统问题
83岁的吴伯,已经经历了十多个月的反复高烧了,每天傍晚都会出现高烧的情况。这一年多来,吴伯去了多家医院就诊,病情都非常反复,一直都没有办法控制,甚至连发烧的原因都找不到,只能间歇性地用激素来控制,但无法缓解。
由于吴伯本来就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多种基础病,并且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因此在治疗上的难度更大了。在这十多个月的治疗期间,医生发现吴伯的心脏需要进行介入手术,在放置支架后,吴伯更是发起了40℃的高烧,情况更恶化了。
辗转来到孙尔维处求医,在经过详细检查和研究病情后,孙尔维诊断吴伯患了成人斯蒂尔病。该病是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身体的各个器官,使其出现各种的炎症反应,而吴伯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持续高烧。找出病因后,孙尔维对症治疗,两周后吴伯已康复。
类风湿关节炎需要持续治疗
来自广东云浮的陈阿姨,退休以后喜欢出游,最爱跟一大帮朋友一起爬山。但渐渐地,她发现自己的膝盖越来越痛了。每次晨僵,关节一痛,她就找家里的药膏药油涂抹,可是慢慢地,涂药也不能缓解不适,于是找到了孙尔维。
在查看病情后,孙尔维发现陈阿姨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并且还有骨质疏松。在为陈阿姨开具药品后,孙尔维嘱咐该病需要长期服药,不可随意停药。但陈阿姨在病情得到缓解后,就停止服药了。在一次爬山时,陈阿姨不慎摔倒骨折,又来到了孙尔维处进行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孙尔维耐心地跟陈阿姨解释她的病情,以及需要长期用药的原因。出院后,完全了解自身病情的陈阿姨表示以后不敢随意停药了。
孙尔维表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在于减轻关节炎症反应,抑制病变发展及不可逆骨质破坏,尽可能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最终达到病情完全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的目标。因此,该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以控制病情。
血小板减少警惕合并症
65岁的李叔,几年前发现自己患上了血小板减少症。孙尔维坦言,老年人的血小板减少症是较为棘手的病,只要一个小磕碰,皮肤就会显现瘀紫一块的皮下内出血。而这个病由于需要长期控制,长期用药也是难以避免的。但李叔在服药一段时间后就自行停药了。由于自行停药,加上不正规治疗,结果几个月后,李叔患上了肺炎。由于有血小板减少的合并症,在当地医院治疗花了十几万,病情也没有得到缓解。这一次来找孙尔维,与上一次健步如飞不同,身体已经虚弱到连步行都困难,需要用到轮椅。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李叔的肺炎已经得到痊愈,而血小板减少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
孙尔维表示,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常常感到非常容易累,而在治疗上,则是需要长期用药。李叔的病例给有相同病症的患者一个警醒,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吃药,切忌自行停药或改药,一旦病情得不到控制,就会出现各种合并症,治疗费用也会增加。现在李叔的病情已经得到良好的控制,在治疗后还能自驾数千公里去旅游。
问医生
帮你
风湿免疫科究竟看的是什么病?
据了解,风湿免疫科在国内内科学中是最年轻的一个专业学科,因此大家对该科的了解不太透彻。治疗疾病包括各种各样的免疫系统攻击的病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痛风等。
孙尔维表示,很多原来属于该科的患者,会走弯路,跑到别科去看病了,最常见的是去了骨科。区别于风湿免疫科,其实骨科主要的治疗手段是通过骨外科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该科主要治疗方式是通过免疫抑制剂(如药片和针剂)进行治疗。
因此,当患者出现:1、各种急、慢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2、夜间翻身困难,晨起腰背部僵硬。3、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尤其抗生素治疗无效者。4、各种疑难杂症,经治疗两个月以上仍无明显改善者。以上情况,建议到风湿免疫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