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020-62784855  急诊:020-62784120  咨询:020-62784240

医院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公告 就医指南 科室特色 科研教学 党群人事 护理园地 医院文化
  •  
  •  
首页> 媒体报道> 正文

【南方日报】他们是护士,也是专家

作者:  来源: 2017-05-19 11:02:02 阅读量:

“护士不就是帮医生跑腿,给患者拿药,给病人扎针吗?”提到护士,许多人第一印象都是如此。其实,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优质护理服务的逐步深入,护士早已不局限于给医生“打下手”。尤其是专科护士,是在特殊和专门领域专家。今天是国际护士节,近日,笔者走进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下称“广医二院”)和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探访专科护士们的工作日常。

 

造口专科护士:让肠癌病人有尊严地生存

 

广医二院血管胃肠外科41岁的护士刘金玲有一个专业的头衔,叫“造口师”。因各种疾病,患者正常的生理排泄处无法使用,这时候就需要在临近处造出一个排泄通道,也就是俗称的“人工肛门”。造口师的职责就是指导造口病人对造口进行正确的护理,并指导他们的饮食、工作、着装乃至性生活。

 

自从取得全国认可的造口师资格证后,刘金玲在伤口造口专科护理领域已工作超10年。2008年4月,刘金玲开设了伤口、造口门诊,成为广州市首批开设门诊的专科护士之一。至今,她已经接诊了近5万名门诊病人。面对病人,刘金玲进行护理时总会告诉病人,“你们与正常人一样,可以有尊严的生活”。

 

刘金玲不仅有爱心,专业技能更是高超。曾有一名男性患者,在直肠癌手术后出现了肠梗阻,进行了回肠造口。术后,患者造口周围皮肤出现严重皮炎,收集大便的造口袋都无法粘贴。每次大便涌出时,都会刺激到周围破损皮肤,患者疼痛不堪,严重影响了康复。经过琢磨,刘金玲自制了一种负压吸引装置,解决了造口袋难以粘贴的难题。由于没有了大便的污染,病人造口周围的破损皮肤很快就愈合了,恢复了生活自理。如今,这一负压吸引装置已经帮助了诸多类似情况的患者。

 

器官移植科护士:帮助患者实现生命延续

 

在广医二院,开设门诊的既有刘金玲这样的资深护士,也有邓绚莹这样的“小年轻”。邓绚莹刚满31岁,已经从事移植专科护理6年多。获得了器官移植专科护士资格后,今年3月,她也开设了自己的专科门诊,为移植患者提供术后随访、护理评估等专业指导。

 

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终生都需要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因此极易发生感染。为了预防术后感染,从围手术期开始,她就开始对患者进行介入,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吹气球……通过这些方法帮助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指导,有效帮助患者预防肺部感染。此外,她还在科室建立的专科质量指标,带领移植术后的患者进行踝泵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保证移植肾的有效灌注。

 

今年2月中旬,一名肾移植术后1个多月的患者因接触猫狗,被一种叫做粪类圆线虫的寄生虫感染,出现了腹痛、咳血丝痰等症状,被紧急送到医院。这种寄生虫感染病死率可达85%以上,患者病程进展很快,两三天后,就宣告病危,出现了呼吸衰竭、咯血、休克等症状。

 

这个病例是该院肾移植中心成立以来收治的首个播散性粪类圆线虫感染案例。作为主管护士的邓绚莹将循证护理贯穿全程,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严格消毒隔离、细致地进行呼吸道管理,确保自己的每一步护理都有着科学依据。在她和团队的精心护理下,1个月后,病人的感染控制住了,康复出院。

 

糖尿病足专科护士:精细护理让患者免于截肢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内分泌代谢科的护士周凌燕,是一名专注于糖尿病足护理的护士。2001年起做护士的周凌燕,接触了很多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患者溃疡之后感染容易扩散,创面也散发着恶臭,严重的甚至在十几米远之外都可以闻到。一开始,周凌燕心里也会感到不舒服。但看到在她悉心护理下,一个个糖尿病足患者免于截肢、逐渐康复,她就不再在意这些脏臭了。

 

杨叔(化名)得糖尿病已经20多年了,因为合并肾病,他还要定期去做透析。经多学科会诊后,医生认为他必须截肢。

 

在周凌燕的反复申请下,科室糖尿病足治疗小组重新评估了杨叔的病情,同意对他的创面暂时先进行保守治疗。消毒、清创、清洗伤口负压……周凌燕每次处理杨叔的伤口,不知不觉就一个多小时。经科室团队的努力治疗,杨叔的脚最终保住了。

 

南方日报记者 李秀婷

 

通讯员 许咏怡 陈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