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报】梁燕琼:尽自己所能方便患者的贴心人
本期专家
梁燕琼
[个人档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1988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至今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医疗工作近三十年。在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对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脂的防治,以及心血管危急重症的诊治,尤其对心血管疑难危重病例处理有着独到的理解和方法。在长QT综合征、Brudaga综合征、J波综合征等恶性心律失常的预警、无创诊断和处理有相当的经验。
记 者 朱志安
通讯员 游华玲
故事
诊室
三十年坚守只为不冷待病患
对于梁燕琼的患者来说,2017年7月25日是个不一样的门诊日。上午8时,在心血管内科诊室门外,十几位患者等到了“老熟人”梁燕琼的出现。但熟悉的梁燕琼这次却随身带了陌生的道具——拐杖。据在场的患者回忆,“梁主任是11号受伤的,一直拖着没治,13号她出诊我还来过。她受伤后都坚持出门诊,真的很感动。”
从医30年,未落一次门诊。只要是她的出诊日,梁燕琼必定准时出现。查看梁燕琼的出诊表,一周七天,她有五天都出诊,每个月门诊量高达 2200~2500人。
思患者所忧,对患者体贴入微。很多患者年纪大,腿脚不方便,来的次数多了,梁燕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于独居老人,梁燕琼会主动跟患者约定下次复查的时间,并告诉患者下次可以在家等着,她下班后会带好常用药去患者家里复查。一些孤寡老患者若未按时复查,梁燕琼就自己先垫药费再送药到患者家。
在收到的众多感谢信中,有一封这样贴切地描述梁燕琼:“医院为家,病患似亲,三十载如一日,不落下一次门诊;一手点滴,一手处方,慈善心肠,不冷待一个病人。”
分析
病案
有基础病的患者 胸闷勿步行就医
陈先生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脂病史,长期按时服药的他,对自己控制病情的情况自我感觉良好。由于陈先生的基础病较多较重,梁燕琼主动将自己的电话留给对方,并叮嘱他有什么事都可以拨打电话进行咨询。
某日中午11点半,陈先生因觉得胸闷、胸痛打电话给梁燕琼。梁燕琼当即要求陈先生呼叫120到医院急诊。但到了下午两点,梁燕琼才接到速去抢救的电话,到场发现,被抢救者正是陈先生,经检查发现陈先生左前降支近端血管已经完全闭塞。原来,陈先生以为自己住得近,没必要叫救护车,就独自步行过来。结果导致病情恶化。
梁燕琼提醒,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在临床中被视为心脏病的高危人群。与一般人相比,他们若出现胸闷、气喘的情况,心脏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已经等同于其他患者的胸痛。因此,这类患者一旦感觉胸闷,应予以重视并及时就诊不要耽误。
家族遗传高血压 高度警惕脑中风
58岁在杨女士是位职场女强人。梁燕琼认识她是其母亲是老病患。据了解,杨女士在十年前就已经被确诊高血压,血压最高达到了120mmHg。但由于工作忙、压力大、不按时吃药,杨女士的血压一直控制不好。
一天,不肯看病的杨女士却主动找到梁燕琼,还要求入院治疗。原来杨女士近一周血压一直很高,高压达195mmHg,且头疼非常厉害。哪知道入院第二天,杨女士出现右侧肢体偏瘫,右半身完全失去知觉。头颅CT检查后,确诊为左侧大脑梗塞。
梁燕琼指出,像杨女士这样的高血压患者,建议长期坚持服药治疗,保持血压稳定,防止出现相关的并发症。若出现了如脑梗塞、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肾病等并发症,不仅损害身体而且增加家庭的沉重负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问医生
帮你
高血脂无病症?并发症却措不及防
对于血脂高,很多人在体检时看到的只是指数变化,身体没有不适就以为对身体无影响,因此没有重视。
在此,梁燕琼提醒广大读者,不要因为血脂高却没有明显病症就以为对身体没有任何危害,其实,身体已经因血脂的变化而渐渐出现异常,严重的还会诱发冠心病、周围血管病变以及脑梗塞。这些疾病若没有及早防控,一旦发病后果不堪设想。
原文链接:
http://lrb.dayoo.com/pc/html/2017-11/06/content_3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