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020-62784855  急诊:020-62784120  咨询:020-62784240

医院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公告 就医指南 科室特色 科研教学 党群人事 护理园地 医院文化
  •  
  •  
首页> 媒体报道> 正文

【文汇报】「姑娘,再來香港一定找我!」

作者:  来源: 2022-05-18 11:01:43 阅读量:

援港醫護精心照顧染疫長者 百歲婆婆留下 「最好食」 致謝

  香港第五波疫情期間,以收治高齡長者為主的亞博館新冠治療中心,活躍着來自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的援港隊員的身影:查房、餵飯、抹身、拉家常、安撫入睡、討論照護方案……驚心動魄的救治場面並不多見,體貼入微的照顧,是這些醫護的日常。老人們的善良、樂觀、重情和歷經歲月沉澱的人生智慧,也讓這些「80後」、「90後」受益匪淺。「姑娘,再來香港一定找我!」是醫護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以心交心,以情交情,你重拾了健康,福壽綿長,我得到了歷練,收穫成長。◆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

  香港戰「疫」歸來,亞博館裏發生的點點滴滴,像電影一樣每天在護士吳曉丹腦海裏播放。援港50天,從激動、緊張到從容,再到最後的感動,每一幀畫面都讓她反覆回味。

  給她印象最深刻的,是C區04號病床的歐婆婆。103歲高齡的歐婆婆有青光眼,腿腳也不便,只能臥床,不過整個人精神很好,頭腦也清晰。「姑娘,我的病什麼時候好?」「姑娘,我什麼時候能夠出院?」……歐婆婆一連串提問,吳姑娘察覺到她有些焦慮,也缺乏安全感。「阿婆,您放心,我會一直陪到您出院的!」「好啊,謝謝你,姑娘,辛苦你了!」簡單的對話,讓這對年齡相差70歲的醫患一下子拉近距離。

  吳姑娘小心地給歐婆婆洗臉、抹身,換上新衣服。準備餵飯時,她堅決要自己吃。從其他病房折返時,歐婆婆叫住了她:「姑娘,這個飯我吃了一半,另一邊沒動過,很乾淨,還有蛋糕,這麼辛苦,別餓壞了。」阿婆一邊遞給她餐盒一邊伸手取出蛋糕。吳姑娘很意外,瞬間被阿婆的善良和貼心「擊中」了,不禁鼻子一酸。之後,每一次她當值,歐婆婆總是要把自己認為「最好的」留下來,試圖用各種方法讓吳姑娘吃。

  婆婆出院捨不得姑娘

  為了緩解歐婆婆的孤單,吳姑娘常來到病床前,陪她拉家常。歐婆婆在內地長大,曾是一名軍人,參與過保家衛國的戰鬥。大半個世紀過去了,舉手投足間依然顯得很幹練,有主見,眼界也很開闊。歐婆婆每天都要詢問全球新冠疫情走勢,了解香港疫情最新情況。上班之前,吳姑娘都會打開香港醫管局官網和專業網站,記錄各種數據和信息,抽空講給她聽。

  出院時,歐婆婆堅持不拄枴杖,緊握住吳姑娘的手臂,慢慢走到了門口。「姑娘,謝謝你,以後記得來香港看我哦!」歐婆婆不斷叮囑着。

  善良、真實、豁達,吳姑娘從歐婆婆身上看到了很多,學到了很多。「此時此刻,多想疫情快些結束,讓春天的希望、夏天的熱鬧、秋天的涼爽、冬天的暖陽,自由地灑落在阿婆身上,灑落在每一個人身上。」吳曉丹在酒店寫道。

  王錦鴻醫生是南醫三院援港醫療隊隊長,出發前,她想過支援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各種情況。來到亞博館後,眼前的一幕幕大大出乎她的想像,這裏更像一個巨大的老年病房。

  4月18日,病區收治了一位80多歲的張伯,因為擔心把病毒傳染給在家同住的女兒,他非常配合治療,醫護查房時,回答問題也很認真、乾脆。一星期後,張伯的病毒檢測顯示陰性,他很激動。按照香港的管理規定,張伯家屬於高風險家庭,為了保證他女兒的安全,確診14天後才能回家。他雖然有些失望,但還是答應配合醫護。

  派「專員」助老人紓解情緒

  一天晚上,張伯在病區散步,遇到和自己情況類似的羅伯。看到不時有其他病人出院,老人家心裏發慌,越聊越着急,最後兩人達成「一致」,收拾好行李,挎好背包,要求立即出院。

  「後院着火!」護士一邊安撫,一邊通知醫生。擔心因激動出現意外,醫護搬來了兩把椅子,臨時安排一位護士作為「傾聽專員」,為兩位老人紓解情緒。醫療團隊隨後對兩位老人給予了更多的關注,每天都要討論照護方案,直到出院。羅伯率先達到出院標準,為了不讓張伯觸景傷情,一眾醫護將羅伯團團圍住,趁着張伯睡覺迅速將羅伯送出病區。

  不過,張伯還是很快發現 「團友」出院了,一時不開心又開始故意「找茬」:抱怨病區燈光太亮了,睡不着;拿來眼罩,又說太小罩不住眼睛。最後,大家帶來一大塊黑色塑料布,用繩子和膠紙固定住,為張伯搭建了一個遮光的帳篷 「別墅」,張伯心情逐漸放鬆。

  幾天後,張伯終於達到出院標準。此時,他卻顯得沒那麼激動,坐在病床上向前來送行的醫護訴說着各種不捨。「其實老人家什麼事沒經歷過呢,道理都明白的。他們『找茬』時,心裏明鏡兒似的,知道自己要求不合理,感受到大家對他的關心。」王醫生說,所謂醫病先醫心,在守護好這些老人的過程中,醫護們也在歷練、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