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4岁孩子持续尿床 竟因罕见耻骨分离
4岁孩子还学不会自主尿尿?原来是身体结构出现了异常!先天性“耻骨联合分离”这样罕见的事,让4岁的小欢(化名)遇上了,导致她膀胱异常,排尿、排便
都受到了影响。如果用传统的手术方法,要先截骨再合拢,对于一个还在生长发育的孩子来说,这种巨大创伤的手术不但无法承受,术后也很可能影响肢体功能、生育功能。怎么办?专家团队想尽办法,利用儿童骨骼相对柔韧的特点,设计了创新的术式,帮她解决了这些问题。 4岁女童小欢两年多前因腹泻严重在当地医院住院检查,做X光片检查时意外发现“耻骨联合分离”,这种情况当地医院从未见过,没有相关诊治经验,且当时患儿无明显症状,遂未进一步治疗。然而,小欢一直尿床,长期佩戴纸尿裤影响其身心发育,半年多前家长开始训练小欢控制排尿。脱离纸尿裤后,家长发现小欢有尿频、尿急情况,伴有充溢性尿失禁,当地医院无法治疗,多方打听后,家长带孩子到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简称“南医三院”)创伤骨科救治。 小欢的骨盆正位片显示:耻骨联合分离,尿动力学提示:充盈期逼尿肌过度活动、膀胱出口梗阻、残余尿量增多。医生检查发现,小欢由于耻骨分离,膀胱明显增大,控制不住尿,大便也不成形,膀胱残留尿量达200毫升,却没办法排出,膀胱极度充溢时也只是以滴尿的方式排尿。耻骨分离在成人身上发生常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外伤导致,一种是产后症状,儿童先天性耻骨分离的病例极其罕见,如何处理成了一个难题。 面对这个罕见病例,创伤骨科主任樊仕才带领团队查阅国内外文献,组织病例讨论,然而,文献报道也很少,仅有几例类似病例,手术方式却让医生们难以接受:大幅度的盆骨双侧截骨,然后再将耻骨合拢。4岁的孩子很难承受如此大创伤的手术,且考虑到孩子今后成长发育,这样的截骨手术可能导致她一辈子承受不可逆的肢体功能障碍,成年后不能生育等一系列问题。 考虑到儿童骨骼较成人骨骼柔韧度好,更能耐受变形的外力,创伤骨科团队大胆提出了一种创新方案,利用儿童骨骼、韧带柔韧性好,骨重塑能力强这个特点,定制可伸缩外固定螺杆,在小欢的盆骨双侧髂前下棘处用2枚骨针固定,并连接可调节式外固定架,每日旋紧骨盆外固定螺杆,将耻骨联合缓慢拉拢复位。 经过多次会诊讨论,8月25日,樊仕才为小欢行“骨盆成形术+骨盆旋转矫形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术后三天出院,家属继续遵医嘱每日旋紧骨盆外固定螺杆,经过三周的耐心操作,9月13日,小欢回院复查,耻骨联合间距从5.5厘米缩短至2.5厘米。小欢的治疗效果很好,朝着医生们预计的轨迹发展,下一步就是如何将耻骨联合最终坚强固定。9月15日,樊仕才为小欢进行了实施了耻骨联合分离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外固定术治疗,切口只有4厘米,整个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两周,小欢排尿情况明显改善,大便也慢慢成形,并开始逐渐站立行走练习。 孩子以伤害最小的手术方式治好了病,家长特别高兴。“我特别感动的是,医生还考虑孩子以后可能遇到的问题,替孩子今后成长发育甚至生育都考虑到了,能遇到这么专业考虑又周到的专家,我的孩子太幸运了。”孩子的父亲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