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女性月经不调?也可能源自脑内的垂体瘤
月经不调多年,竟是脑中一个肿瘤的“锅”?经历曲折求医,近日,23岁的小芳(化名)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简称“南医三院”)接受了垂体瘤神经内镜经单鼻孔鼻手术,终于恢复健康。
女子月经不调 源于垂体瘤
四年前,小芳开始出现月经不调,经期不规律、经量较少,当地医院查出泌乳素水平异常高,影像学检查发现垂体腺瘤信号,当地医院为小芳行药物治疗,溴隐亭治疗一段时间后,小芳月经恢复正常,泌乳素水平也逐渐下降。
然而,病魔并未完全离开,2021年的垂体MRI检查提示垂体腺瘤有所增大,接受对症药物治疗后,小芳的泌乳素水平依然未降至正常水平。
为彻底解决困扰多年的病痛,小芳找到南医三院神经外科主任彭玉平,彭主任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并耐心倾听患者诉求,计划通过微创治疗的方式为小芳切除垂体瘤。
此前,小芳去了多家医院均被告知,需要开颅手术切除病灶,也可以在内镜下经鼻手术,但要经两个鼻孔手术,且手术风险大,她最终还是接受不了。得知有更加微创高效的手术方式,小芳请求彭主任尽快手术。
经由一个鼻孔 切除脑内肿瘤
经术前影像检查评估和充分准备,彭玉平及其团队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鼻中隔入路切除垂体瘤。据介绍,这个手术入路是更加微创的操作方式,常规是从右侧鼻腔的鼻中隔黏膜切开1.3cm竖直切口,从双侧的鼻中隔黏膜之间进入,咬除部分骨性鼻中隔和蝶窦前壁,充分止血消毒后,磨开鞍底,然后打开硬脑膜,从而暴露并切除肿瘤。
与传统颅脑手术相比,这种手术入路无需打开颅骨,不用开颅,因此对大脑功能没有影响。与显微镜手术相比,这种手术视野更加广阔,切除肿瘤更加彻底,垂体功能保护更加完善。
手术过程中,医生经过精确的解剖和定位,有序地切除了肿瘤。在操作时,更是精心保护了正常垂体和双侧颈内动脉,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术后3天,小芳身体状况稳定,术后复查显示肿瘤已全部切除,泌乳素恢复正常,鼻腔无特殊不适。
垂体瘤症状多样 易被误诊
据彭玉平介绍,垂体瘤的临床症状千差万别,患者首诊的科室大多不是神经外科,很多患者往往辗转多个科室或多家医院,长期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从而贻误病情。
据了解,垂体瘤是来源于垂体前叶上皮细胞的肿瘤,又称为垂体腺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之一,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绝大多数的垂体瘤都是良性肿瘤。
垂体瘤的症状主要由肿瘤分泌激素产生的内分泌症状和肿瘤压迫、侵犯垂体和周围组织而产生症状,不同类型的垂体瘤症状也完全不同。
泌乳素腺瘤:多数为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闭经、泌乳、不孕;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性欲下降、阳痿和不育等。
生长激素腺瘤:青春期前主要表现为巨人症,成年患者表现为肢端肥大症(面容改变、手足粗大、多汗、骨关节病变)、血压血糖升高、冠心病以及甲状腺、结肠的肿瘤等等。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主要表现为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病),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多毛、紫纹等。
促甲状腺激素腺瘤: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和甲亢的症状,如怕热、多汗、体重下降、心慌、房颤等。
促性激素腺瘤: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不孕,男性表现为性功能低减、不育等。
混合型腺瘤:表现为以上两种或以上激素分泌的混合性症状。 肿瘤压迫、侵犯垂体和周围组织常表现为头痛、视力障碍、视野缺损、脑脊液鼻漏、尿崩、癫痫等等。
并不是所有垂体瘤都需要治疗
很多人听说脑子里面有瘤,一般想到的都是切除,彭玉平介绍,其实,若患者没有垂体瘤导致的压迫症状和相应的垂体功能低减或亢进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可以长期随诊,定期观察。若在随诊的过程中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肿瘤变大、视力下降等,可考虑手术治疗,切除肿瘤。而对于手术难以全切的患者,通常需考虑放射治疗或长期“带瘤”生存。
垂体瘤目前主要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辅以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除部分泌乳素腺瘤患者可以通过溴隐亭治疗治愈或缓解外,其它类型垂体瘤均对药物治疗效果不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