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020-62784855  急诊:020-62784120  咨询:020-62784240

医院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公告 就医指南 科室特色 科研教学 党群人事 护理园地 医院文化
  •  
  •  
首页> 媒体报道> 正文

【羊城晚报】糖尿病日|糖尿病正在年轻化!这些预防要做好

作者:  来源: 2023-12-13 10:36:17 阅读量:

“一个月以来,我时常口渴、尿频、尿多,视力还出现模糊,体重也在下降。”近日,22岁的广州市民小刘(化姓)身体出现了异常,听过他的描述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下简称“南医三院”)内分泌代谢科医生对他进行了空腹血糖检测,血糖值竟高达28.75mmo/L(危急值),超过正常血糖值近5倍!小刘被确诊为“糖尿病”后收治住院。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2型糖尿病

小刘父母均无糖尿病史,为何他却年纪轻轻确诊糖尿病?医生经过询问得知,小刘不爱运动,平日爱喝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经常吃外卖和熬夜,加上他体型肥胖,最终诱发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等代谢紊乱。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是中老年病种,其实2010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临床新诊断的2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约15.4%为早发2型糖尿病。”该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赵同峰表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2型糖尿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糖尿病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据介绍,早发2型糖尿病是指诊断年龄小于40岁的2型糖尿病。其中诊断年龄小于18岁定义为儿童和青少年早发2型糖尿病,诊断年龄在18到40岁之间的定义为成人早发2型糖尿病。

早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具有家族史,他们肥胖比例更高,临床症状更加严重,合并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紊乱更加严重,胰岛功能衰竭发展更为迅速,更早使用胰岛素治疗。相比于迟发2型糖尿病,早发2型糖尿病暴露于代谢紊乱的时间更长,具有更早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和更高的死亡风险,已成为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和健康问题,亟需对该人群开展有效的防控策略。

降低糖尿病风险留意这些方面

“目前认为,早发糖尿病与家族遗传、宫内环境(其母亲肥胖、有妊娠糖尿病和糖尿病史)、种族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为不可改变因素。”赵同峰介绍,一些可改变因素如肥胖、环境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以及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与其风险增加有关。因此,如果有这些不良情况,一定要及时纠正,以免被糖尿病早早找上门。

控制体重。随着体重的降低,胰岛素抵抗会得到明显改善,进而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高血糖、血脂紊乱以及炎症风险也会得到优化,令糖尿病风险降低,可谓一举多得。年轻人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均衡饮食,减少快餐食品、在外就餐及外卖点餐,减少高脂、高钠、高糖或深加工食品摄入,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合理运动。建议每周进行至少30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相当于以5-6 km/h的速度步行),并隔日进行1次抗阻力量训练,每次10-20 分钟。根据肥胖严重程度的不同,可以选择游泳、骑自行车、慢跑、跳绳等有氧运动。

适当放松心情。年轻人学业、工作压力大,精神长期高度紧张,造成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从而引起血糖、血压的持续增高,身体周期性的压力还会诱发胰岛素抵抗,也就容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建议每天至少要从事一种精神放松活动,如听音乐、看电影、冥想等都可以使身心全面放松。

勿久坐。久坐不动在增加肥胖风险的同时,也影响着2型糖尿病的发病。建议使用电脑 1 小时休息片刻,起身走动,活动踝关节,拉伸小腿肌肉。

杜绝熬夜。经常熬夜会打乱生物钟,扰乱肠道微生物的活动节奏,也会加大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建议晚上少玩手机和游戏,减少不必要的加班,在23点前睡觉,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年轻从来不是我们肆意挥霍的资本。”赵同峰提醒,对于伴有早发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有必要做好体重控制,养成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从一些可改变的日常行为中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同时建议定期体检,了解自身血糖变化,如出现血糖不明原因持续增高应尽快寻求医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