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年轻女孩控制体重 事关身体这个部位的健康
近日,小李(化名)回到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复诊。刚坐下来,她就对妇产科主任王雪峰“汇报”:“王主任,我瘦了25斤。”王雪峰仔细看了看,小李与3个月前相比,变化确实很大。体重降下来了,影响女性健康的疾病危险因素也终于消除了。
“微胖”女孩查出内膜癌前病变
2023年1月,小李出现月经异常,“好朋友”总是“依依不舍”。当时她以为是工作压力大引起的,也没太在意。到了当年11月,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10个月,她于是南医三院找到了妇产科主任、广东省实力中青年医师王雪峰。妇科B超检查发现小李子宫内膜增厚(14.1毫米)并伴有子宫内膜息肉,王雪峰综合考虑给她安排了药物治疗并嘱咐在月经的5-8天来医院进行复查。12月,小李遵医嘱回院复查,B超提示子宫内膜呈持续增厚达到17毫米且伴有子宫内膜息肉,结合小李体重100公斤,身高170厘米,长期处于重度肥胖的状态,王雪峰考虑其存在子宫内膜增生的可能,所以建议将子宫内膜病损切除送去检查。
小李还没有男朋友,一听要手术,她妈妈担心这个手术会导致不必要的损伤,影响女儿今后的情感生活。王雪峰向母女俩解释:“会使用campo宫腔镜(俗称迷你镜),免放窥器,免扩宫,尽可能不对小李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最终,母女俩放下了顾虑,小李接受了全程使用微型器械的手术,病灶被彻底处理,也没有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术后病理提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为子宫内膜癌前病变。
为什么会发生子宫内膜增生?
王雪峰说,目前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病因素尚不十分清楚,但多数专家学者认为长期雌激素刺激是其主要发病原因。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是子宫内膜增生的高发人群,多囊患者长期月经不规律,使子宫内膜较长期且持续的受到雌激素作用,无孕激素对抗,导致缺少周期性分泌期的转化,从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殖性改变,甚至发展成子宫内膜癌。此外,长期外源性雌激素摄入、排卵障碍、初潮早或绝经晚、不孕或不育、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卵巢功能性肿瘤、遗传等也是子宫内膜病变的高危因素。肥胖存在糖脂代谢异常,且肥胖会导致体内雌激素生成量增多,自身的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相对减弱,进而影响月经,表现为月经稀发、经血淋漓或月经量过多,这些症状在小李身上都有体现。为保证月经规律性,保守治疗后,医生建议小李减肥,保证体重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是否需要立即处理?
王雪峰介绍,女性的子宫内膜是呈周期性变化的,来月经前子宫内膜厚度达到峰值,一般为10-12毫米,而月经干净后子宫内膜呈最薄状态。若体检时发现子宫内膜增厚,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转化内膜。若准时复查发现内膜偏薄,可以继续观察,若内膜厚度超过9毫米,则可以进行诊断性刮宫,将刮除的内膜送去病理检查,确定是否存在病变。”
传统的诊断性刮宫是盲刮的方式,存在漏检的风险,随着宫腔镜技术的发展,目前针对这类患者,可以选用宫腔镜下切除病变组织。
宫腔镜下检查是一种安全、微创、可提供满意评估的内镜技术,便于对子宫内膜直接观察和定位活检,能够有效避免漏检的风险,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王雪峰提醒,女性月经频发和稀发都是不正常的,若发现这些情况,建议积极进行专业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