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020-62784855  急诊:020-62784120  咨询:020-62784240

医院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公告 就医指南 科室特色 科研教学 党群人事 护理园地 医院文化
  •  
  •  
  •  
首页> 媒体报道> 正文

【南方都市报】隔着屏幕都疼!49岁惠州女子脚趾“移花接木”变手指

作者:  来源: 2024-08-15 08:08:08 阅读量:

49岁的陈女士躺在病床上,她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一根脚趾会变成食指,还承担了手的主要功能。

7月25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简称“南医三院”)创伤骨科通过“移花接木”,将脚趾“嫁接”到手上。“失而复得”的右手食指,帮助陈女士恢复70%的生活功能需求。

目前陈女士仍住院观察,处于术后康复阶段。虽然从外观上看,右手有些异样,但对她来说,这只手同样充满希望,用她的话说就是,“能够维持一个家,以后生活不成问题了。”

 

“移花接木”脚趾变手指
 

广州医生只用了5小时

今年5月31日,是陈女士人生里的至暗时刻。和往常一样,在惠州一档口干活的陈女士,手指突然被绞肉机“咬断”,右手第2、3、4、5指血肉模糊,严重受伤。好在当地医院紧急为她清创缝合,稳定了伤情。

然而,四根手指的缺损,让勤劳一辈子的陈女士,情绪一下跌到谷底。为提高生活质量,她希望通过进一步治疗让右手恢复一些功能,于是找到南医三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廖坚文。

经过5个小时的奋战,7月25日,廖坚文医生巧妙将陈女士右足的第二足趾,移植至右手食指位置,同时固定骨头,精准吻合血管、神经、肌腱,确保再造手指的血运与功能恢复,也为陈女士后续的功能恢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术后,陈女士在病房接受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抬高患肢、预防感染及消肿等护理治疗。医护人员密切关注再造手指的血运情况,术后两周,陈女士恢复良好。

“断指后这两个月,我一直尝试用左手代替右手做事,可发现还是不方便。现在右手有食指了,以后日常生活不成问题,我已经很满足了。”陈女士露出久违的笑容。廖坚文医生表示,再造食指和健全的拇指配合,至少可恢复70%的生活功能需求。

脚趾在手上成功“安家”,得益于什么?

食指再造,为何选择移植第二足趾?廖坚文提到三个方面的考量:

首先,第二足趾在形态、大小、长度以及关节活动度上与手指(尤其是拇指或食指)有较高相似性,可以让移植后的手指在外观和功能上都更接近自然。

此外,第二足趾的血管、神经、肌腱等组织结构相对完整且易于解剖,提高手术成功率,也加快手部功能的恢复。

最后,选择足趾作为供区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小,脚部术后恢复也较快。

“将脚趾变为手指的手术过程中,血管、神经、肌腱等的吻合是主要难点,确保再造手指的血运稳定和功能恢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廖坚文表示。

术后,医护团队密切观察陈女士再造手指的血运情况,包括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血管危象,并加强抗感染治疗,预防移植组织的感染。

同时,在医生指导下,陈女士通过手指屈伸练习、精细动作训练等康复训练,促进神经、肌腱等组织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目前,从脚上“搬家”来的趾头,已经在陈女士手上成功安家。脚趾的缺失也不影响她行走等功能,过几天,陈女士就能出院回家了。

发生断指(趾)如何自救?

近年来,意外断指(趾)事件频频发生,在医护人员到达前,我们应如何急救?廖坚文提醒,若不幸发生断指(趾)情况,可采取如下措施:

立即止血:用干净的布或绷带轻轻包扎伤口,以控制出血。注意避免直接用绳子等勒紧伤口,以免造成组织进一步损伤。

保存断指(趾):如果条件允许,应尽可能找到并妥善保存断指(趾)。用干净的塑料袋或容器包裹断指(趾),周围填充冰块或冰袋,避免直接接触断指(趾),保持低温环境,但不要让断指(趾)结冰。低温可以减缓组织代谢,有利于后续的治疗和再植。

迅速就医:立即将伤者送往具备断指(趾)再植能力的医院或急诊中心。时间对于断指(趾)再植的成功至关重要,越早进行手术,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避免污染和撞击:在转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断指(趾)受到污染或撞击,以免加重损伤。

心理准备:对伤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恐惧和焦虑情绪,保持冷静,配合医生的治疗。

若需要断指再植,可到正规医院寻求治疗,经医生判断是否符合断指再植手术,手术一般包括清创处理、组织修复、固定与缝合等环节。一旦完成再植手术,患者需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术后护理,包括定期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适当的功能锻炼等,以促进断指(趾)恢复和功能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