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战疫情】南医三院ICU:时刻战斗着的精锐团队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论是武汉抗疫前线,还是南医三院抗疫一线,都闪动着 ICU医护团队的身影,他们日夜坚守、齐心协力、严防死守、竭尽所能守住生死之门,用各种生命支持方法救治患者,为危重患者点燃重生的希望。熟悉掌握各种专业化科学监测、器官生命支持与救治的ICU犹如一支精锐作战部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勇担重任,义无反顾。
得知医院召集第一批驰援湖北医疗队,ICU杨翃主任第一时间传达会议精神并发出号召,医护人员纷纷主动请缨到一线战斗。他们基本都已成家,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年幼的孩子,大部分为双医家庭,但是作为医护人员,他们丝毫没有犹豫。
ICU医生熟悉危重患者的病理生理、各项监测手段,掌握呼吸机辅助、持续血液净化、循环支持、防治并发症等生命支持治疗手段,对危重症患者能快速识别,应变能力强,是疫情前方的“长枪”。而 ICU 护士是护理队伍的“特种兵”,她们不仅有着丰富的理论业务知识及操作技能,有着极佳的病情变化识别能力,能与医生密切配合治疗把患者从危险状态中拉回。在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与监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们是疫情前方的“大炮”。
经过主动报名、筛选,最终ICU李慧敏、郑国栋主治医师,邓佩英护士长,李桂林、吴垒、向誉柔护士共6名重症人作为医院第一批医疗队赴武汉一线支援,占医疗队人员的1/3。
在武汉汉口医院,医疗队负责一个病区的新冠病毒性肺炎患者收治,共80张床位,危重患者占10%左右。他们每4-5小时轮班一次,为了减少抗疫医疗物资的消耗,他们穿着纸尿裤,工作期间不饮水。高强度的工作,护目镜上全是白雾,脱下隔离衣身上基本全湿透,脸部也被N95口罩压红肿、脱皮,但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他们还说,疫情除了带来身体上的病痛,也给患者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心灵创伤,尤其是看着亲人、病友的离去。所以,除了治疗,ICU医护人员还不断的去安慰、鼓励患者。
李慧敏医生除了承担繁重的救治工作,作为第一批医疗队的临时党支部书记,还特别注意队员的思想动向。邓佩瑛护士长带领着护理团队,不仅提供专业上的培训和指导,还承担了医疗队的后勤工作,对队员的生活事无巨细安排得十分周到,让前线的兄弟姐妹在这冰冷的天气和无情的疫情下,感受到家的温暖。一名护士不幸感染,住进了第一批医疗队接手汉口医院的病区,入院时,这名护士非常难受,感觉要扛不下去了,提出要给家里有个交代。李慧敏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及时给予了镇痛镇静、高流量面罩吸氧和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最终护士转危为安。郑国栋专业的治疗技术和耐心的沟通方式,让患者们对他评价颇高。护士李桂林、吴垒、向誉柔除了上班的时候会宽慰患者,临下班时,他们往往还会再次来到患者床边拉拉家常、问问需求,消除患者心头的恐惧和顾虑,让患者感到安全和信任,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许多患者出院前都会特别感谢他们。
前方战疫有你,后方守护有我。春节前夕,疫情开始蔓延,广州出现首例患者。医院闻令而动,迅速成立了新冠防治指挥部,同时组建新型冠状病毒筛查组。杨翃主任主动承担新冠病毒肺炎筛查组长重任,把自己置身一线,随时参与会诊讨论。李晓婕副主任担任新冠病毒救治组专家,谌鸣主治医师主动报名参加发热门诊出诊,李芬医生除担任新冠病毒肺炎筛查组专家,还主动请缨负责隔离病房的救治工作。他们奋战在医院战疫最前沿,主动要求隔离,并把自己的小孩子送到父母、亲戚身边代为照看。
ICU每天基本80%的床位占用率,患者病情危重,均需要呼吸机、持续血液滤过等高强度器官功能支持,杨翃主任24小时待命,除了指导危重病人常规的抢救、治疗、会诊,以及日常查房等工作,还需要做好疫情排查、防护工作,从不松懈,严防死守,多措并举保证患者的安全。
接到医院组建第二批赴湖北医疗队的通知,ICU医护人员再次请战,他们的决心和坚定汇成一个个红手指印,摁刻在了请战书上。杨翃主任更是两度请缨到前线,渴望发挥力量,最大限度的抢救病患的生命。最终在医院综合考量下,谌鸣、董瑞、彭银芳、吴小慧、王付丽带着ICU团队的祝福和精神奔赴武汉。
在疫情面前,ICU全体医护人员奋力拼搏,责无旁贷,拧成一股绳,无论在哪里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作为一支“能打仗并能打胜仗”的ICU精锐队伍,他们时刻战斗着!
文:陈晓霖、俞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