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老兵】周冼苡:使命传承 开拓进取
【编者按】有一种青春是迷彩色的,蕴藏着拼搏与激情,有一种记忆是烫金色的,诠释着担当和信仰,有一种使命是鲜红色的,印刻着牺牲和荣光。一声老兵,一生老兵。军姿无言,军歌嘹亮,在第95个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军旅精神,我们特别策划“三院老兵”专题,透过这些仍然奉献在临床一线的老兵的精彩人生,感悟永不褪色的热血信仰。
周冼苡:2010年10月来院
我出生在军医世家,父母亲都是医生。在战火纷飞的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们让青春之花在鸭绿江旁灿烂开放,用军人的本色和医者的担当为我幼小的心灵种下了一颗军绿色的种子。1989年,我从白求恩医科大学皮肤性病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受父辈的耳濡目染和白求恩精神的鼓舞,毅然选择成为一名军医,来到第一军医大学(今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皮肤科工作。从珠江医院、南方医院再到如今的南医三院,三十几年悄然流逝,改变的是工作环境与种种挑战,不变的是军人的本色和行医的初心。
2010年11月,我来到南医三院,作为一名老兵,奔赴了新的使命,战斗在新的战场。当时,皮肤科只有两名医生,一名护士。开疆破土,不辱使命,是身为一名老兵义不容辞的责任。我首先到第四军医大学和南方医院,招来两名医生,一名技术员,一名护士。来院五个月,皮肤科就有八个成员了。随后,与每个实干进取的南三人一样,我带领全科人积极投入到创三甲工作当中。五加二,白加黑,从晨光熹微到夜幕四合,我们以军人坚决完成任务的决心艰苦创业,利用下班的时间完成各种台账,不断的总结提升,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在一次次的宣传和义诊中,科室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院领导班子的关心呵护和科室全体成员的不懈奋斗下,皮肤科从一株小苗成长为一棵小树,并且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静待花开。短短两年间,2013年我过生日的时候,科室已经有六名医生,两名护士,两名技术员,与皮肤科共同成长,是我身为科室主任最幸福最有价值感的事情。
十年一梦,继往开来。转眼间,我与皮肤科共同走出了一条征途漫漫的奋进之路。如今,科室人才结构合理。业务量提升迅速:门诊量从每天50人次发展到250人次,从皮肤性病发展到皮肤性病与皮肤美容齐头并进。科研基础雄厚:保藏真菌菌种两百余株,积累皮肤治疗特色病例近七千例。获得省、市、区、院级课题共8项55万元,发表SCI论15篇(其中1区2篇)。教学成果显著:已高质量完成两届皮肤性病学本科大课教学及多年的规培生、实习生、进修生多层次带教,连续3年完成美容技术大专的实习带教。技术业务完备:现具备二氧化碳点阵激光、飞顿辉煌360光子平台、皮秒、科医人王者之冠M22超光子平台,能够进行痤疮全方位治疗、疤痕综合治疗、肉毒素治疗玫瑰痤疮、肉毒素除皱/瘦脸、点阵激光治疗面部毛孔粗大/眼周细纹、皮秒激光治疗各种色斑等。
回首几十年的军旅生涯,我感到无比幸福和充实。是军队铁的纪律和踏实进取的作风锻造了我的精神内核,让我在平凡的工作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作为一名老兵,一个医者的人生价值,让我有机会带领皮肤科团队努力实现社会价值。对于未来,我仍有无限的憧憬与追求。建立皮肤科病房,开展住院业务,为广东省各级医院的临床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提供帮助,以及建立真菌病生物样本库,申请创建皮肤科住培基地和美容主诊医师基地……这些都是我心中的愿景。希望我继续在人生战场上用军人的本色书写属于皮肤科的奋斗诗篇。
科室简介:
南医三院皮肤科医疗技术水平较雄厚,设备先进,门类齐全,涵盖了皮肤性病及皮肤美容,并已具备一定规模。科室全年平均门诊量6万人次,目前开设皮肤性病科和美容皮肤科专家、专科门诊,及多个专病门诊,包括痤疮、激光美容、银屑病、带状疱疹、脱发及性传播疾病等。
设有皮肤性病、皮肤美容相对独立诊区,专科化验、美容评估辅助检查区,皮肤病、性病及激光美容治疗区。已引进美国科医人M22超光子平台、以色列飞顿辉煌360激光工作站、热玛吉、长春科英CO2点阵及皮秒治疗平台等先进设备,在国内率先开展新型激光治疗甲真菌病,治疗色素性、血管性疾病以及难治性痤疮经验丰富。
科室曾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广东省卫生厅科研项目1项、广州市科普教育1项,天河区科技计划项目5项、南方医科大学科研启动基金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8篇,1区论著2篇。北大核心期刊10余篇。
科室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并完成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2届皮肤性病学教学、3届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毕业实习(为期1年)及多年的规培生、实习生、进修生多层次带教。
文:丛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