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质内镜微创技术:颈椎病患者的全新治疗选择
65岁的李叔,近半年来总感觉颈肩疼痛,双手还时不时麻木无力,连拿筷子都费劲。一开始,他以为是年纪大了,劳累所致,没太在意。可慢慢地,症状越来越严重,走路都变得不稳,像踩在棉花上一样。家人急忙带他到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这可把李叔和家人急坏了,传统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有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呢?
就在李叔一家忧心忡忡的时候,南医三院脊柱外科二科黎庆初主任团队带来了希望——软质内镜颈椎微创系统辅助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经过详细的评估和准备,李叔接受了这一创新手术。术后,他恢复得很快,切口小,疼痛也轻,没几天就能下床活动了。三个月后复查,各项指标都恢复良好,他又能和老伙计们一起悠闲地散步、聊天了。
李叔的成功治疗,正是南医三院脊柱外科二科最新研究成果的有力证明。近日,黎庆初团队在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骨科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软质内镜颈椎微创系统辅助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论文。南医三院脊柱外科二科赵庆豪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黎庆初教授为通讯作者。
脊髓型颈椎病:中老年人的“健康杀手”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主要由颈椎椎间盘退变及失稳,导致脊髓、神经根受到持续性压迫引起。在中老年人中尤为常见,是导致脊髓或神经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双节段CSM患者常常会出现颈肩疼痛、四肢麻木无力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行走困难,甚至瘫痪,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是治疗该病的经典术式,疗效显著。然而,传统的开放手术存在不少弊端,比如切口大、出血量多、术后恢复周期长,并发症发生率也比较高,让很多患者望而却步。
LUSE技术:颈椎病患者的新选择
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保证手术效果,又能减少创伤呢?这就是LUSE技术,也就是单通道软质内镜技术。这是一种创新型内镜解决方案,它将内窥镜、冷光源及光纤巧妙地整合为一体,在确保高清术野的同时,凭借微型化设计,大大提高了术区空间利用效率。再结合自主研发的脊柱扩张通道,该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颈腰椎间盘切除、椎管内肿瘤切除等多种脊柱手术。不仅提升了手术的微创化程度,还简化了操作流程,强化了安全保障。
研究成果显著:微创治疗优势明显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23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深入探讨了软质内镜颈椎微创系统辅助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早期临床疗效。
研究结果令人惊喜。采用这种微创技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切口长度显著减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术后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明显椎前软组织水肿,在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也没有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神经损伤等典型并发症。术后3月,患者颈脊髓功能评分改善优良率100%,颈肩部疼痛评分显著下降。
黎庆初指出,LUSE技术研究首次系统性地验证了软质内镜系统在双节段CSM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康复优势,为颈椎病微创术式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就像为颈椎病患者打开了一扇通往快速康复的新大门,让更多患者能够在更小的创伤下,重获健康生活。
文、图:脊柱外科二科